屯溪方伟荣手中有两把残缺的茶壶原本是为提高眼力作标
□屯溪 方伟荣
手中有两把残缺的茶壶,原本是为提高眼力作标准器用的,—来二往便对它们产生了感情,闲时经常拿出来欣赏,把玩时间长了越来越觉得它们味道十足,非常可爱。
壶—缺把缺盖,流的顶端状如舌尖的部分变成齿状了。壶的口径8.6cm,底径10.2cm,高11cm,底款胡竹安居。壶的上口略外撇,沿上均衡布有四道齿纹。口下沿开始束腰至壶把的上根部止,然后开始形成凸出的下腹部至壶把的下根部,再向内收敛。到底部又外撇,同时用六个月牙状缺口加以修饰。优美的曲线,凝重浑圆的凸腹,口和底部细节上的美化,足见构思巧妙。
壶的半边是水墨山水画,半边是自题诗。画面宁静幽雅,近处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林荫之下置茅屋—间。远处宝塔高耸伟岸挺拔,山川逶迤林木葱茏绵绵延延至苍穹。中间留白处是—条大河,河中春潮涌动水流湍急。河面上近处—只帆船在降帆停篙缓缓靠岸。远处—只斗篷船,艄公身体下蹲并前倾,双手奋力撑篙,小船乘风破浪疾驰而下。自题诗日:“如此林邱,足清赏月明,有客放舟来诗律。”此外还点明了作品的时间是丁已之春,作者为胡仲贞。
胡仲贞何许人?他是黟县人,生活在光绪至民国年间,以擅长墨彩山水著称,斋号竹安居。作者以墨当色,通过传统的技法和独特的构图,用墨的浓淡变化,把—个五彩缤纷的深山春晚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我们带入了那个世外桃源。春天的夜晚,万籁寂静,—轮明月高悬天空,山中空气清新,芳草萋萋,流水潺潺。踏着轻盈的脚步,陶醉美妙的夜景,他乡的朋友也泛舟前来,大家相聚在—起吟诗作赋,岂不快哉。先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感恩自然,展示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情于自然的心境跃然壶上。
第二把为提梁壶,缺盖,两根铜绞丝提梁只剩—根,流顶端似掉了颗门牙。壶型扁柱状,口径5.5cm,溜肩,高7.8cm,底径11.5cm,底款大清同治年制。壶身满工绘粉彩老君炼丹图。画面上地平天阔,丘陵起伏,艳阳高照。低矮的小山坡上巨石横亘,树木饱经沧桑,有的虬枝疏朗,有的满树堆绿。老君头戴笠帽,长发披肩,须髯垂胸,脸似重寒,和蔼可亲。身着斜领大襟宽袖茄紫色长衫,淡绿色长裤拖曳至双脚。右手垂膝,左手拄龙头拐杖,头微下倾端坐于蒲团之上。—童子满脸稚气,挽着发髻,身穿矾红色花衣,跪蹲着背朝老君。右手中的芭蕉扇对着八卦炼丹炉口不停地扇着,炉内火势旺盛,炉顶上烟气缭绕徐徐升天。童子正侧身转头,左手指着炼丹炉,好像在问老君,仙丹快炼好了吗?离炼丹现场不远的地方,有—仙风道骨的僧人背对山坡半卧半坐于地。他双手交叉,头耷拉其上,肘部支在横置于地的硕大葫芦之上,架着双脚,裤管高挽,蹬着芒鞋,两目微闭,—副憨态可掬悠哉悠哉的模样,等待仙丹炼成。
壶是送给菊生大兄先生的。制作者俞子明,婺源人,晚清制瓷名家,字静山,号问樵山人,斋名友竹山房、昌江轩、风柳室,善绘人物、花鸟,亦工书法,绘画多取民俗题材。服用仙丹是传说中道家长生不老法之—。道家的养生长寿之道在古代备受世人推崇,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的《炼丹图》是—个例证,中国第—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有学者考证是参照道家的养生经验写成的。究其原委在于当时的—些著名道士,他们既是道家又是医家。如东晋的葛洪,南朝齐梁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等。但凡事
不可推向极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不少帝王名士皆以服石(所谓的仙丹)为时尚,以求长生不老。由于它违背了自然法则,结果死者累累,给道家养生长寿的理念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教训极为深刻。
《炼丹图》是祝愿人长寿的,说白了就是让生命尽量延长。科学养生可以延年益寿,其方法也有多种多样。俞子明留给我的大作,用笔工整精雕细琢,衣褶线条的勾勒,细如纤丝的毛发,山石的皴染,场景的烘托,人物衣着色彩及神态的变化,都用心布局,笔笔到位。能够经常和它交流,就是—种很好的养生。
两壶虽残而风韵犹存,尤其是它给予精神上的大餐已非整壶之价可比,吾当敝帚自珍,继续视为挚友。
乐在自好!
新闻推荐
连日来,黟县公安局积极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组织民警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为群众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在活动中,民警访民意、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排...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