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一座古建筑的“富矿” 专访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

黄山日报 2021-10-13 05:20 大字

黄山,作为徽商故里,拥“东南邹鲁”“文物之海”之美誉;上海,世界闻名都市,揽“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称。两座城市在历史建筑保护上各有千秋。近日,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先生在接受黄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徽派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集大成者。”

谈徽州:

中国建筑集大成者

一袭布衣,一头银发,谦和儒雅。9月23日上午,上海同济大学规划大厦911室,记者眼前的阮仪三教授,是一位从容而温文的老人。

“徽州,我很熟悉。”一见面,阮仪三就兴致勃勃谈到徽州,“我对徽州的古建筑做过调研,去过屯溪、呈坎、西递、宏村等很多地方。徽州村子的建筑美感,我至今记忆深刻。”

上世纪60年代,阮仪三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一员,曾在歙县同济大学红卫农场劳动干校工作过。上世纪90年代,他曾带着博士生主导参与《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歙县古城墙、古县衙的修复规划》编制工作。

阮仪三说,徽派民居集萃了中国民居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性的居住形态,建立了一种向心、和谐共处的关系,典型表现为聚族而居、大照壁、四水归堂、飞檐翘角、肥水不外流等。徽派建筑外立面采用砖、瓦等材料,运用了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手法。在建筑形制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大片的磨砖对缝墙面,砖雕的精致花纹、外翘的马头墙,既能起到防火作用,又有艺术造型的审美。

阮仪三认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众多,是一座古建筑的富矿;徽派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江浙建筑文化的源头。在徽州,每幢古建筑、每个古村镇都蕴含着风水特色和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

谈上海: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上海最精彩的名片——外滩,阮仪三十分熟悉。

阮仪三称,上海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非常丰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是近代上海历史的一个缩影。他曾参与上海外滩、南京路、城隍庙等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工作,对外滩当年的保护工作记忆尤深。

“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花了很大力气;二是上海专家实力深厚,有话语权;三是让建筑可以阅读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阮仪三说,外滩的25幢优秀历史建筑,当年全部按照要求完整原样原修,每一幢房子包括外立面的改造,每一个细节都有专家认证把关指导。有关历史溯源、修缮方案的文字材料、照片和视频,全部都要经专家组按照保护原则鉴定后方可实行,坚决制止违反空间轮廓线等行为。对外招商的房子,也完全按照严格的技术规范签订保护协议。如和平饭店、浦江饭店等,在改造过程中都经过了多次充分论证。上海在古建保护改造中十分尊重专家的意见。比如,外滩和平饭店的更新改造,一开始请来香港专家。讨论当中,上海专家认为,香港专家不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最终换成了更“接地气”的中国本土专家。

“今天的上海,可以阅读高楼大厦中的时代进步,也能阅读石库门里弄的历史沧桑。”阮仪三说,上海历史建筑的文章做得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原真性的保护、留存原住民、可持续性利用等还要加强。

谈“长三角”:

要像保护老人一样保护古建筑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建筑文化与人文沉淀深厚,因人文思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水运交通等特异禀赋,而形成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阮仪三说,苏州古城留存了江南地区完整的街巷体系系统,现在古城中没有一座高楼,这全拜赐于上世纪80年代有关专家向中央提出保护古城、另开新区的建议。

“江南六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西塘、南浔和乌镇)是阮仪三付出过很多心血的地方,他重视的新“江南六镇”(木渎、安昌、龙门、前童、新场、枫泾)如今也在焕发新彩。

阮仪三说,无论是“老六镇”还是“新六镇”,都有长三角地区建筑特色、建筑技术和建筑规划的共同性、共通点。但不能千人一面,各地要找出自身的特点,按照特色发扬光大。

阮仪三特别指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一些地方在城乡建设中存在片面追求政绩工程的隐患。建设是需要的,发展也是必要的,但不赞成一定要拆掉旧房建新房,盲目追求“洋、大、高”。

他指出,保护城市遗产是为留下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要像保护老人一样保护古建筑,让这些历史建筑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出异样的光辉。

谈保护:

“修旧如旧”不如“整修如故”

时下,“修旧如旧”成了人们谈及历史建筑保护的高频词,一些业内人士甚至用“修旧如旧”来阐释保护理念。而在阮仪三看来,“修旧如旧”不如“整修如故”,“修旧如旧”和“整修如故”有很大的区别。

他说,“修旧如旧”可能破坏历史的真实信息,而“整修如故”是原样的修复,保持了建筑的原真性。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尊重建筑本身的历史,把历史的信息尽量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而不应涂脂抹粉,把旧的整成新的。

为此,阮仪三提出“四性”“五原”理念。“四性”即原真性、可读性、可持续性、整体性,这是修复时遵循的原则。“五原”即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原结构、原环境,这是修复时具体要掌握的方针。

阮仪三说,徽州古建文物多,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有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廓清理念,提高素养,付诸行动,扩大影响。应当把保护城市遗产纳入到城市更新和城市有序发展的工作中去,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徽州古建,对留存在徽州大地的每个村、每个街区、每幢建筑应有序、系统地保护起来,合理利用,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

·范洁程向阳徐剑·

延伸阅读

黄山市与上海市古建对比

黄山市古建清单: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6个,历史文化街区11条,已公布历史建筑4052处,中国传统村落27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

上海市古建清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已公布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3435处不可移动文物,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50个风貌保护街坊。

■阮仪三简介

阮仪三,苏州人,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古城古镇的保护。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

新闻推荐

倾情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赴小微企业现场开展金融服务客户经理上门协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核对捐款明细开展文明创建、疫情防控、防洪抗灾等公益活动...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