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拐的“十八变”

黄山日报 2021-05-18 01:16 大字

十八拐的桃树,花开结果,粉红水嫩,令人垂涎。5月13日清晨,方前进登上十八拐,拍下一组照片,展示3年来的建设成果。

方前进是歙县霞坑镇卫生院的中药师。工作之余,他热衷户外运动,几乎走遍周边山村古道、大小山头。从2019年夏天起,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开始组织带领志愿者自发建设十八拐。

十八拐地处霞坑镇霞坑村,海拔近400米,又称“柳亭山”。因山道九转,得名“十八拐”。山登绝顶,田园风光、村落民居尽收眼底;放眼远眺,云海翻涌,清凉峰、石潭村若隐若现,如一幅水墨山水。

“最初只想把环境搞好,路好走点,大家在一起锻炼,人多热闹。”方前进说,3年前,在当地人眼里,十八拐是一座荒山,山上古道几近荒废。但在他看来,十八拐非常适合徒步闲游。

山脊绵延两三公里,沿路是成片成带的映山红丛林;穿过山脊,脚底下是一条铺满青石板的古道;半山腰,还有石块垒起的歇脚凉亭。方前进说,十八拐环线全长约6.5公里,一路有景,走着不累。

志愿者买来砂石和水泥,雇了毛驴驮上山;拌水泥要用水,他们早晨5点半到山脚,用十几二十斤装的油桶装满水,一桶一桶拎上山,倒进储水桶。锻炼过后,又拎下山,放在水涧边,备着次日用。

慢慢地,在山田旧道上,竟然建成一条百步云梯,全程296阶,直达山顶。胡吉是方前进的同事,也是一名志愿者。他说,毛驴上山,一天400块钱,仅此一项,就用掉1万多块钱。

沿途山路,有损毁的,志愿者们也都加以修饬,或培土,或垫石。遇有陡峭处,他们还买来粗木料,钉成框架,上下钩连,填土成阶,既方便游客登山赏景,也方便村民上山劳作。

路修好,接着造景。山上的映山红,务求保持原生态,对四周灌木丛稍加疏剪,让树更显花更美。他们还买来银杏、梅、桃、黄金芽等树苗,栽在山道旁,植树增绿。胡吉还捐了18株罗汉松,树干有三四厘米粗。

加入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或捐款,或投工,齐心共建美丽十八拐。2021年2月,捐款收支情况公示,共募集善款50323元,结余部分,用于山顶栽种银杏、打造花景等开支。

“去年桃树买了百把棵;今年银杏树买了400棵,三四年后,就能形成一条银杏大道。”方前进说。春有映山红,夏有黄金芽,秋有银杏叶,冬有梅花香,半山可赏油菜花,登顶可观云海,如今的十八拐,步步为景,四季各异。

尤其是映山红,十八拐上有好几个品种。花开的时候,一团团,一簇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紫的尤显高贵而神秘。方前进说,十八拐的映山红,美在原生态,美在一年四季都有花。

十八拐红了,成了市民近游的打卡地。常有团队来爬山,有周边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本地居民也被吸引上山,爬十八拐的晨练者,从最初三五人增至现在十几二十人。

游客多了,卫生保洁压力大。方前进和几名同事一起,利用晨练机会,当起了十八拐的保洁员。他们将垃圾桶搬上山,分地摆放,并制作讲文明讲卫生提示牌,还爬到险峻处捡拾饮料瓶,让青山更绿。

自发的建设,还在继续。方前进坦言,志愿者这么投入,不求利益回报,只为这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十八拐,变得更加美丽迷人,助力乡村振兴。

·许晟·

新闻推荐

胡青雅:生产一条有品质的鱼

图为胡青雅(左)指导员工加工臭鳜鱼“领军并非仅指规模,理念、创意、品质等方面都可以。”黄山鳜冠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