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为漆树湾的地质灾害监测员起,遇到下雨天,王仲棋总是夜不成寐,稍有异响就出门查看 漆树湾:防患未然严排查

黄山日报 2021-05-12 05:29 大字

山道弯弯,依山临崖。车辆一路爬坡,终于抵达漆树湾。

村头广场,王仲棋正在等着。他说,漆树湾是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漆川村民组,属于歙县杞梓里镇杞梓里村。由于山高路陡,自然环境险恶,不少村民迁居山下,或长年外出打工。目前,常住漆树湾的只有54户,共64人。

王仲棋今年62岁,是漆树湾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哥哥王仲冬是他的前任。2016年,王仲冬因病辞任,监测员的接力棒交到弟弟手里。同时交付的,有铜锣、喇叭、警报器,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那时起,遇到下雨天,他总是夜不成寐,稍有异响就出门查看。

进了村,几乎每隔5米,房屋外墙上就有一个红色箭头,指向村头广场,上面写着“撤离方向”。村巷两边,不少房屋门窗紧闭,门锁、铁栅锈迹斑斑,看似久无人住;也有房屋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墙砖松动,墙皮脱落,被贴上“地灾危险,注意避让”的警示牌。

暴雨来临,提前避让;发现地裂,加强监测;出现险情,及时撤离;听到异响,跑出屋外……村巷岔口,《山区防治地质灾害要诀》《地质灾害临灾五步避险法》贴在墙上,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宣传做到入眼、入脑、入心。这些要诀、要点,王仲棋稔熟于心,一到雨天,随时挂在嘴边。

歙县杞梓里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所负责人洪越说,每年汛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定点监测、定时巡查、做好记录,定时向村委会、镇政府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报告监测、巡查和记录情况,向村民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协助政府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是地质灾害监测员的主要职责。

5年来,写监测记录,成了王仲棋每天的“必修课”。上一本记录本,时间从2020年7月18日到2021年4月23日。新的一本,续自2021年4月24日。他说,一本可以记280天,天气情况、监测点的变化情况,都记在本子上。他还写日记,与地质灾害有关的,都写在本子里。

2020年7月2日至7月7日,黄山市出现多轮强降雨,王仲棋一直忙着上门动员、转移群众。“7月2号转移了10几个人,5号转移了10几个人,到6号全村人都转移下山了。”94岁的方菊美老人,腿脚不便,平时拄拐,王仲棋和镇村干部一起上门,轮番背着老人,安全转移到村口广场,后被接至山下。

在山下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村民们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还能及时看,睡觉也安稳了。但是,王仲棋心里不踏实。受疫情影响,有村民从外地回来,有村民没再出去打工,村里住着多少人,可能每天都不一样。想到这,他一个人回到漆树湾,挨家挨户敲门、喊话,直到确认村里空无他人。

“漆树湾以前有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去年增加了1个。”王仲棋说。2020年7月7日凌晨,村民王桂喜家的后山发生山体滑坡,滚石把房屋的后墙砸出一个大洞,所幸家人早已全部转移安置,没有造成人身伤亡。从那天起,那片后山也成了王仲棋的监测点。

洪越说,漆树湾现已建成雨量监测站,安装了10台地质灾害检测仪,还在几个监测点安装了裂缝报警器。当地通过地质灾害防范项目建设,还在村里修建了一条2尺来宽的水渠,能在山洪袭来时快速引流到山下。

2020年10月,因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扎实、成绩突出,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减少了财产损失,黄山市防治地质灾害领导组授予王仲棋黄山市十佳群测群防员荣誉称号。

多了一份荣誉感,也多了一份责任感。又是一年汛期临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早已被王仲棋送到每户村民家中。时下,春茶采摘结束,茶园开始修剪,他天天提醒村民,别让老枝残叶进入水渠,堵了水流。“水沟堵住了,水漫出来,房子就有危险。”顺着红色箭头走,王仲棋一路念叨。

·许晟文/摄·

新闻推荐

4月22日,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传承创新发展新安医学建言献策 打造中医流派发展“新安”特色名片

“当前,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和众多学术流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