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一盏明灯 记歙县岔口中心学校校长方源辉

黄山日报 2020-07-21 01:05 大字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每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歙县岔口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源辉总能感同身受。这位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工作在大山的农家子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山区教育之路。

1970年,方源辉出生在歙县岔口镇井潭村。贫穷落后是方源辉童年最深刻的感受。早在读小学时,他就曾想,假如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教师,让村民都识字,这样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才能改变。

1992年,大学毕业的方源辉如愿成为井潭中学的一名老师。工作中,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向45分钟要质量。他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嘘寒问暖,交流谈心,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性和进取心,在黄山市毕业会考中,他所教的语文学科连续三年名列全县前列,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2000年他被任命为井潭中学校长。由于学校地处大山深处,交通十分不便,教师人心不稳,他便身先士卒、干在前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003-2007年教育体制改革,他随校并入岔口中心学校,任副校长。四年的时间,他深入班级,强化管理,学校的班风、学风大为改观。

2007年6月,方源辉又被安排到周家村中心学校主持工作。可当时他家里有年迈多病的母亲需要照应,妻子又身患肾病综合征,一双儿女尚在读小学,他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服从安排。为解决后顾之忧,使自己能安心抓好学校工作,他举家迁往了新任学校。

2008年9月,周家村中心学校平稳撤并到岔口中心学校。当时,学校面临教学质量下滑、生源转学等问题,于是,2010年他又临危受命,接任岔口中心学校校长。他立下军令状,明确了学校工作“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大样”目标。

多年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源辉本着“科学规范,求真务实”的管理理念和“激励后进、人尽其才、和谐高效”的管理目标,打破常规,改革以往的不合理教学管理模式,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2018年4月,学校面临困境:两位在职教师身患癌症,两位在职女教师临产,他自己则因病急需手术,当时他的妻子已因病去世,85岁老母亲则需要他的照顾,还有两个孩子还正在读大学。如此重的压力没有压垮他的信念,他以外出学习的名义瞒着母亲、孩子以及学校老师,只身赴杭州手术,术后十天就扎着绷带回到工作岗位。方源辉榜样的力量感染了全校教师,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学校教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连续三年获得县政府教育督导考核优秀奖。

从教28年,方源辉辗转于3所学校,从未离开过大山。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成长之路。他相继获得“歙县优秀教师”“黄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黄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和“第四届黄山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程向阳·

新闻推荐

通往未来的答卷 回眸二〇二〇年全国统一高考

7月16日,评卷老师在位于清华大学的高考数学阅卷现场用计算机系统阅卷。新华社发7月16日,在位于清华大学的高考数学评卷点外...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