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直报国 慈孝传家 鲍氏慈孝文化园行摄

合肥晚报 2020-06-06 00:38 大字

○家教家风,总有核心要义

○上善若水,恩泽后人

○肯定先人,激励后人

○小康生活,更需要精神寄托

○传说,亦是佳话

○仁人志士,家国恒星

○祖上美德,感化后人

○前仆后继,英才辈出

○英烈献身,为国就是为家

○家教家风,传统文化是根是魂

○革命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馆藏鲍克摄影作品气壮山河

○馆藏鲍士清书法作品永受嘉福

○馆藏鲍弘达国画作品登峰造极

○馆藏吴雪书法作品管鲍遗风

距离合肥主城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苏埠镇有个全国驰名的美丽乡村叫戚桥,这里田园风光旖旎,村边绿树浓荫下文体设施齐全。连排小高层建筑设计优美,配套完备,与城里文化设施毫无二致。村里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礼师重教,世代相传。

村里有一支鲍姓“慈孝堂”后人,秉承“忠直报国慈孝传家”的传统理念,早在明清时期就荣膺朝廷三十七道圣旨,以嘉奖像鲍楠、鲍起豹等青史留名的忠贞报国的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亦涌现过许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烈士和英雄,为共和国的诞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她不仅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道德与伦理基础,亦维系着几千年来各地各个姓氏家族繁衍的人文情怀与情感纽带。全国鲍氏慈孝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是在徽州歙县棠樾。“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村”,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对联至今还悬挂在棠樾祠堂内。最著名的慈孝佳话莫过于“父子争死”。元末棠樾鲍宗岩鲍寿孙父子被执于盗,争着送死以求保全对方性命,最后感动了盗寇双获平安。盛传朝野,永乐皇帝题诗“鲍氏父子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感召之下,作为棠樾鲍氏的后裔为六安鲍氏慈孝堂光大发扬,与时俱进,把传统美德与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业绩。

鲍传忠是新时期鲍氏慈孝文化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近十余年来,他身体力行,捐出全部家当,筚路蓝缕,带领家族人翻建了慈孝祠堂,展出了大量鲍家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资料。在大力宣传鲍氏慈孝文化的同时,刻意吸收并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并将之打造成皖西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特色鲜明的慈孝文化宣传成为合肥都市圈红色旅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先后分别被六安市安徽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四套等各大媒体均作了重点报道。六安鲍氏“忠孝慈廉”的家训被六安市政府收集作为家教名幅登堂入室。最近他们又成功地建成了“安徽鲍氏艺术馆”,收集各地鲍氏文化名人书画、出版物及艺术作品千余幅,展出后有口皆碑。

一个枝繁叶茂的家族汇入十四亿人口的浩瀚海洋,一块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嵌入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圣疆域,跟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殚精竭虑为民族争光,豪情满怀为祖国歌唱……

文/图 庐州读书人

新闻推荐

小山村里来了移动健康检测车

本报讯5月27日,中国平安与歙县卫健委在歙县岔口镇金前村举行智慧健康扶贫黄山歙县站签约暨医疗物资捐赠仪式,并将移动...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