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精气神送上“致富经”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田间地头

黄山日报 2019-08-30 06:41 大字

本报讯今年以来,歙县依托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各种资源,围绕政策宣讲、产业培训、法律法规、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课堂,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泰椒是今年新引进的一个致富产业,我们和上海、浙江、北京的几个市场都签订了销售协议,保底价是一块钱一斤,价高随行就市,价低补偿保护……”8月25日,在歙县王村镇八村村的文明实践站,村民们齐聚一堂,村党总支书记刘林生正通过PPT向大家介绍泰椒有关情况。

作为新引进的种植产业,八村村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闲置土地,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产业发展合同,采取“村企联结,长短结合、以种代管”和“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提供育苗、指导种植和订单收购一体化管理,让种植户实现了“无忧种植”。“我们对有意愿种植的贫困户发放泰椒幼苗,再依托文明实践站邀请农技专家集中为他们授课,指导田间管理。今年种植泰椒,每户户均增收近2000元。”刘林生告诉笔者。

扶贫先扶志,治穷必治愚。如何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森村乡森村村,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挖掘脱贫励志模范、创业致富典型,让村民讲述自己的创业脱贫故事,鼓舞脱贫斗志,树立脱贫信心。

今年46岁的张子悦由于身患重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全靠妻子外出务工维持全家的生活开支,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张子悦在政府的帮扶下,利用产业扶贫资金,种植2亩多葡萄,当年就喜获丰收,2018年顺利脱贫。“没有拔不掉的穷根,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党的政策好,咱们只要埋头干,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红火。”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张子悦分享自己的脱贫故事和脱贫感悟时说。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搬到田间地头,把党的政策方针转化为广大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成为脱贫攻坚的大课堂。

·郑建峰·

新闻推荐

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乡村医生是黄山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长年坚守在偏远的农村医疗网底。近年来,为保障村医收...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