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商看《天下徽商》

黄山日报 2019-05-22 04:36 大字

□记者程向阳吴玉莲

核心提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流传于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语,描写的是当年徽州人寄命于商奔向四方的选择。即使在今天,仍有30多万徽州人远在他乡打拼创业。他们当中有不少已经成为杰出的新徽商。《天下徽商》的播放,他们也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徽商一:方建利

家乡:歙县杞梓里

创业地:上海

公司及职务:上海利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上海滩,由黄山人主宰的两大行业名声在外,一是遍布大街小巷的菜饭骨头汤快餐店,从业者万余,以休宁人居多;二是在中国最大货港——金山吴淞口上海港从事装卸的码头工人,从业者逾三千,以歙县人居多。带头人是方建利。

1987年,方建利离开家乡,带着几十名农民兄弟前往上海滩,艰苦创业,创办了歙县装卸运输承包有限公司。如今,他的麾下已有5家公司:分别是上海利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振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励泓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黄山利宏振徽装卸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朝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他高中毕业后,当过农民、代课教师,干过乡镇企业。34岁离开家乡到上海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风雨和磨难,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业之路,谈到《天下徽商》,方建利感慨良多,对于“徽商精神”自己的理解:

“——我们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当年我带领108名农民兄弟到上海创业,为的是帮助广大乡亲摆脱贫困,这是当时的初心;今天利宏公司有着近3000名员工,黄山籍的员工占了绝大多数,这一初心至今未改,而徽文化更是成为公司员工内部的强大凝聚力。

“——我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我们像绝大多数徽商一样,小本起家,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走出深山,闯荡上海。这种创业精神实在可贵。当事业出现曲折时,不少人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而我们却百折不挠。

“——我们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竞争无所不在、挑战无处不在,我们认准机遇,在上海港装卸承包体制改革步步深化的同时,逐步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经营模式,‘跨江入海’,逐渐走向壮大。如古代徽商一样,趋利逐时,善观时变,揣度时宜,因地制宜。

“——我们以德治商、讲求信誉。诚信经营一直是利宏公司的经营之本,多年以来,我们不惑于眼前利益,一直以严明的纪律、科学的管理、良好的信誉,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港打造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我们常怀感恩,回报桑梓。利宏公司近几年来每年为家乡上缴利税超过1200万元,成为县纳税先进单位。多年来公司先后捐款几十万元,用于资助歙县中学添置电脑和在家乡建设希望小学,引资50万元港币兴建家乡中学教学楼,体现出‘新徽商’造福家乡的赤子之情。”

新徽商二:梅卿

家乡:休宁海阳镇

创业地:上海

公司及职务:上海梅卿传媒集团董事长

“不管做哪一行,都要做得专业。”采访梅卿,她的这句话久绕心头。

专业,是梅卿的标签,是她在上海做汽车杂志和媒体的追求。这位70后的徽州才女童年时的梦想是舞蹈,大学里学财会,工作后却选择了做媒体,而且是专业的汽车媒体。

老家休宁的梅卿出生于书香门弟,太爷爷曾是徽商,选择做汽车媒体缘于一次乘飞机。在候机厅,许多人都在翻看杂志。她想,当今中国汽车业迅猛发展,但专业的汽车杂志不多,即便在上海这样的都市也没有一本权威而时尚的汽车杂志。

一旦认准了,梅卿会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2000年9月,以梅卿名字命名的《梅卿快车道》汽车杂志在上海诞生,这是当时国内第一本专业的汽车直邮(DM)杂志,融时尚与实用、经典与新锐于一身。一路走来,因为专业,梅卿走得非常顺利。不但如此,融电视、网络于一体的汽车文化传媒应运而生。

《天下徽商》播放的时候,梅卿正在国外。不过,她还是通过网络了解了剧情。她说:“我是徽商的后人,从小听爷爷讲祖辈们在上海经商的故事,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的精神不能丢。处在新的时代,我们的眼界要更宽、更广、更高。目前我们与全国100多家电视台合作,与全球62位大使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作为新时代的‘徽骆驼’,我希望自己能把徽商的精神传承下去。”

新徽商三:胡国训

家乡:祁门县

创业地:安徽省

公司及职务:黄山超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沏一壶新茶,静候《天下徽商》盛宴开场,追忆400年徽商的兴衰沉浮。看一代代徽商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一路叱咤风云,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奇迹。

近来,作为黄山超港的掌门人,胡国训忙里偷闲观看了几集《天下徽商》。胡国训的祖上胡福生曾于1823年走出祁门在屯溪老街创立胡兴堂糕饼店,盛极一时。祖辈的荣光让胡国训从小就种下了徽商的情怀。

什么是徽商?什么是徽商精神?胡国训说徽商就是“贾而好儒”的商人;徽商就是诚信勤奋,敢为天下先,百折不挠的“徽骆驼”;徽商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人生轨迹;徽商是家谱、账册背后的一群活跃明清近400年的商帮。徽商精神涵盖了吃苦精神、开拓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等要素。

“我最骄傲的身份就是新徽商,我信仰厚积薄发,负重致远,我毕生所愿是让更多人吃到代表徽州文化和徽商精神的正典徽味,让胡兴堂产品成为源于徽州,代表安徽,香飘世界的安徽伴手礼首选。”胡国训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经济全球化、黄山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新一代徽商的机遇和挑战更多,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弘扬徽骆驼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瞬息万变的商海搏击中,努力开创新徽商时代。”

新徽商四:方志斌

家乡:歙县霞坑

创业地:浙江湖州

公司和职务:湖州七彩旗乐业之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天下徽商》纪录片的播出,让我们对徽商的兴盛以及衰败有了更加系统、深刻的认知,做为新一代的徽商人,应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在复杂的商业大潮中努力寻求变革和突破。”涉及到徽商的话题,湖州七彩旗乐业之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志斌有自己的见解。

方志斌说,当深处绝境,总会往外部突破以重生,徽商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就是绝处逢生,但是徽商的壮大并非仅仅是求生的欲望,与徽州人勤劳的品质、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诚信的契约精神,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普惠大众的人生态度等息息相关。在我们看来,历史上徽商的衰落并不是一个句号,恰恰是新一代徽商的起点。

1969年出生的方志斌是歙县霞坑镇河村人,于1988年花了13.50元车费挑着一个裁缝机头只身从歙县搭车来到织里。湖州织里镇有中国最大的童装市场,这里有4万歙县人从事童装、纺织加工和销售。方志斌是第一批来织里镇“吃螃蟹”的黄山人,如今他已是织里镇的“童装大王”。

远赴异乡拼搏创业,不管事业或大或小,成功或者失败,方志斌都时刻坚守徽州人勤劳质朴,诚信友善、互帮互助的品质。他说:“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珍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每每回到家乡,方志斌总能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看到家乡日益发展,作为在外30多年的游子备感自豪。2019年,方志斌在家乡的时间多了一些,这缘于他创立了“徽商说”新零售平台。他说,想利用传统工匠手艺和地域文化品牌,通过新媒体和新的商业模式把徽州文化、徽州的土特产品推广给黄山市以外更多的人,通过体验式的场景,做一个“小而美”的徽州文化、产品推介平台。

新闻推荐

聋哑外卖小哥 这一次“泳”敢 是你第16枚金牌

本报讯(江大俊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剑文/摄周继龙/制图)5月7日11时许,在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文峰桥附近,一名外卖小哥飞身跳河救...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