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家爱 无尽的关怀

黄山日报 2019-03-15 04:54 大字

□江文娟

母亲节刚刚过去,又迎来了父亲节。节日让我们怀念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更留恋父母给我们家的温暖,母爱如一汪清泉时刻滋润着心田,父爱犹如一座大山,让我们心里踏实安详。

父母都是快80岁的老人了,他们的勤劳坚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时刻鞭策着我们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每次回家遇见村里人总会说的一句话:让你的父母少做一点了,都这么大岁数的,日子又不是不好过。听到这样的话,既为父母高兴,他们身体还不错,又为他们担心,万一真累坏了,可怎么办?父母在,家就在啊。回家见到他们,父母总是很高兴地告诉我。今年笋干一共有一百多斤,嫂嫂帮忙在网上卖了;猪栏里的猪长势喜人,到了下半年三百多斤没问题,一大家人都能吃上真正的土猪肉了;鸡舍里有20多只鸡,想吃就杀一只……他们总是用这样的方式秉承家教,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新安江水库建设的时候,爷爷举家迁到唐模,家里一贫如洗,十四岁的爸爸就开始在外谋生,家里请不起师傅,爸爸偷偷跟着木匠师傅学手艺,他至今也不清楚木匠手艺是跟谁学会的,倒是他自己带出了几个徒弟都很出色。小时候记得爸爸经常不在家,都是在外面帮人家做房子。附近十里八乡,他的名气也不小,很多木质结构的房子都是他的作品。“邂逅唐模”那栋房子是明朝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房子里面破烂不堪,房子墙体令人堪忧,整体向右倾斜50厘米,修复难度令人咋舌。承包商请了很多专家,看了现场后都婉言拒绝修缮这样的房子,将倾斜的房子板正还是建筑上的难题,明朝的房子已经是文物古迹了。承包商找到父亲,他本着对家乡的热爱,不顾70岁高龄,承接了房子的修缮工作,当时有唐模人说:“立茂师,这是明朝建筑,修塌了,要吃官司的。”父亲承受着压力,承受着唐模人的期盼,琢磨出前所未有的方法,用好多大树撑起西边的墙体,再从东边一点一点地挪移,每天水街聚集很多人观望,稍有不慎房子都会坍塌,经过几个月大量细致的工作,终于将房子扶正了,唐模人为之惊叹,都对他竖起大拇指。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能将手艺融会贯通,解决建筑上的疑难杂症,完全出于对木工手艺的喜爱和钻研。当年父亲能为母亲放下他喜爱的工作陪母亲务农,那是有多少爱,无需语言表白。

母亲是徽州区杨村乡山头村的,那里以茶叶为主业。母亲在娘家也是采茶能手。嫁给父亲后,唐模是种田为主。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有人嘲讽母亲:你们一家6口人都会饿死,没有人会干农活。身材弱小的母亲从来不愿意向命运低头,她用羸弱的双肩挑起家里所有的事务,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天不黑一般都不会回家。我们三兄妹从小跟着她,放学后做她分配的家务。她样样做得都很出色,还开了好多荒地。父亲回家看着母亲如此卖力,读懂了母亲内心的倔强,要把家经营好,要把日子过红火。他怕母亲累垮,结束了在外面承包的工程,毅然回家陪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亲用行动诠释了对母亲的爱。

父母读书都不多,母亲没有正式上过学,父亲也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他们没有家教理论,总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教诲我们家和万事兴,做人要有责任和担当。哥哥从小就能独当一面,成家后去杭州闯荡。父母毫不犹豫接下照管哥哥家两个孩子的责任,还努力挣钱供我读书。记得父亲三更半夜带茭白到歙县县城出售,将手电筒绑在车上。在回来的路上,手电筒松了。父亲着急想接住手电筒,一不小心脚被绞进车轮里,切断了血管,鲜血将鞋子染透,他都没有告知我们一声,母亲陪父亲在医院呆了一周。每次想起都让我心头发酸,他们对子女的爱无私无畏,从不愿意给我们增加一点负担。已经在杭州定居的哥哥,每次提出来接他们去杭州养老,他们总说:“城里呆不惯,还是乡下好,住着舒坦。”

父亲总说:“活在世上,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能做就要做。”他们始终相濡以沫,自立自强,2016年还将家里房子装修一番,让在各地工作学习的子辈孙辈们回唐模有个温馨的家园。全家十几口人每次从各地回家犹如过年,欢天喜地,和和气气,书写着新的家风。

新闻推荐

以我28年坚守护那一片葱茏

“我喜欢大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和我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守护这片翠绿,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骄傲。”自从28年前进入歙县林业...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