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坚守梦想 记歙县育鸿学校校长汪育红

合肥日报 2019-03-11 04:00 大字

她出身农家,对乡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她从中师毕业后当过5年乡村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14年前,她放弃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从银行辞职创办“留守儿童学校”,只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她,就是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歙县育鸿学校校长汪育红。

2005年9月的一个晚上,汪育红看留守儿童话题的电视访谈节目,节目里,一个孩子被托管在别人家,因托管人管护不力,房子起火了,孩子严重受伤。那夜,汪育红久久不能入睡,在乡下教书时亲历的一些留守儿童那无助的情形浮现眼前。当年10月,24岁的汪育红毅然辞去考上还不到一年的银行工作,决定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家人反对、同事惊讶,汪育红顶着压力筹办学校,慢慢地,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半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汪育红发现歙县50万人口中,有1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留守儿童达2万多人,这坚定了她创办留守儿童学校的信心和决心。

没有校舍,汪育红在县城租下一家旅社。为了节省费用,她自己动手粉刷墙体,布置教室,整理宿舍,制作教具,几个月时间瘦了20斤。2006年3月,经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育鸿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开学了。

“我们学校是课外辅导和生活照料性质,负责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学习和生活一条龙服务。”汪育红说,第一学期招收了20多名留守儿童,最大的9岁、最小的3岁,压力大、责任重。汪育红既当校长也当老师,既当“家长”也当“保姆”,与聘请的两位老师一道,每天负责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接送,为孩子们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放学后带着孩子们开展课外活动,晚上为孩子们辅导家庭作业,周末和节假日开办书画、舞蹈、乐器等十多个兴趣班,举办游戏、郊游等活动。

收费低、负责任、服务好,让许多留守儿童家长感到放心省事,育鸿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一创办,就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口碑,当年暑假学生数有160多人。次年,为满足不断增多的生源需求,汪育红又租下一家单位的旧办公楼,开设了一个教学点,到2008年,学生人数有460多人,其中95%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教师也增加到十多人。

2009年春,家住与浙江交界处大山里的一位老人找到汪育红,想让没上过学的11岁孙子小峰进学校。小峰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汪育红节假日都把他带回家中,让他感受家的温暖。从此,小峰的笑容多了,性格也开朗了。教师节那天,小峰悄悄塞给汪育红一张贺卡,贺卡上只有两个字:“妈妈”。“那一刹那,我热泪盈眶,也更加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汪育红说。

2013年,汪育红创办了全日制寄宿制的留守儿童学校,先后筹措6000多万元,建成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标准操场。目前,歙县育鸿学校在校生达1380人,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所有年龄段,生源也扩展到黄山市所有区县和绩溪县等周边地区。

学校性质变了,教学设施好了,但汪育红坚守的初心未改,“让更多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温馨的家”的办学宗旨未变。

汪育红是十二届、十三届省人大代表,她先后提交的20多件议案建议,基本涉及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方面。

从2006年至今,汪育红通过设立助学金、奖学金以及提供贫困学生费用减免,共资助贫困学生240多万元,惠及400多人次。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省劳动模范”“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也先后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留守儿童工作项目点”“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点”等称号。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了自己。”汪育红说,“一生育人、育人一生”是她的美丽心愿,每当听到孩子们喊“汪妈妈”,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就觉得这是自己获得的最高荣誉。·吴江海·

(原载3月8日《安徽日报》8版)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 “故宫文创”将邀安徽非遗传人帮忙

近来,故宫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无论是94年来首次开夜场举办“上元”灯会,还是好评如潮的故宫菊花火锅,都让这座古老的皇家宫殿...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