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奋力开创新局面 歙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月25日在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歙县人民政府县长吴旭光作《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2018年,歙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财政收入17.6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
2018年工作回顾
走稳“转型路”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达17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企业直接入库税收达3.9亿元,增长12%;全年投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财政资金8446万元,减免企业税费2.4亿元,落实银企对接资金31.6亿元;“二区一园”完成整合,县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名录,县循环园区税收超亿元;茶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值增长7%;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89.5亿元,增长13.3%;获评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打好“改革牌”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00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安徽省工业精品1个,获发明专利27项;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1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到位内资(含续建)5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03万美元;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12家,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1.87亿美元,增长25.7%;18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加强项目谋划和对上争取,全年谋划项目291个,到位资金25.2亿元。
拧紧“保护阀”
生态文化优势彰显
关停搬迁规模畜禽养殖场63家,完成22艘船舶污水上岸集中处理;完成森林抚育9.8万亩,雄村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竦口村、河政村等9个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新编黄梅戏《远去的差距》进京展演;新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歙县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安徽省唯一国家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徽州古城城墙跻身“中国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行列;英坑村、蜈蚣岭村等123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148个,居全国第一。
下活“统筹棋”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深入实施城建“八大工程”;推进环卫绿化扩面提质;省级卫生县城创建顺利通过技术评估;三阳高铁站前广场及客运站投入使用;新安江(街口)大桥开工建设;深渡山水画廊小镇节点建设加速,成功入围省级特色小镇;颁发全省首本《流转农房经营权证》,前山村在全市率先完成闲置农房整村利用;完成道路畅通工程159.6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60公里。
唱响“幸福曲”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施到户项目21类22369个,惠及13071户;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占年初任务的118%;城镇新增就业59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小川乡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侦办涉恶类案件64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15人。
念优“服务经”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法律专家库,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发布县政府规范性文件22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471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3%;平台受理交易项目1418个,节约财政资金1.6亿元。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用更加坚定的初心根植于民
用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于民
用更加负责的担当造福于民
用更加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
2019年工作安排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促进民营经济繁荣;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扩大有效投入不断集聚发展动能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推进创新融合加速工业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千方百计壮大主导产业;全力以赴推动园区转型。
突出农业农村全力促进乡村振兴
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提升现代农业效益;提升美丽乡村颜值;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加强品牌培育,打造全域旅游样板
着力推进旅游“品质革命”;大力拓展新型服务业态;努力丰富徽州文化内涵。
注重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成效
不断筑牢生态保护基础;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着力健全生态监管机制。
狠抓城乡融合,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提升城区品位;推进城镇建设;强化精细管理。
科学理财治税,夯实财政保障基础
提升财政运行质量;防范重大金融风险。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进群众福祉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构建均衡化、优质化的社会事业网;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理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新年伊始,歙县全面加强对黄千高速公路歙县段项目的服务和协调,各标段处处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来早的大干场景,有力地...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