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产土楼 郭小平

淮河晨刊 2019-01-09 09:27 大字

阳产土楼年代久远,但作为原生态深度游的景点只是刚刚起步。按照驴友推荐,“十一”长假,我们驱车从蚌埠出发,中午来到歙县阳产村,走进了这个群山环抱的古村落。

阳产土楼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于山上的泥土和碎石,当地人将糯米粥浇入泥土和碎石中,均匀拌和,在木板夹具中用力夯实,形成密不可透的夯土层,然后盖上草席慢慢晾干。待夯土层着力后,再进行第二遍夯层。一遍又一遍,一层又一层,约莫一年半后,敦实的泥土承重墙便耸立了起来,最后是架梁、起脊和盖瓦。

这样的施工方法在数百年前较为普遍,但让人们费解的是,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小山村,用去大量糯米作为拌和剂是不是太奢侈了。“地导”,其实就是本村村民,他向我们解释道,山区风大雨急,立面承重墙很容易遭到风雨的侵蚀,如果不下本钱,用不了多久,土楼就会坍塌。

土楼依山向阳,形态规整,黄墙黛瓦,整个村落被茂密的翠绿环抱着,余晖中显得那么安静淳朴和温馨。我不由得轻轻抚摸着不加粉饰的墙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我看来,这不加粉饰的墙体好像素面朝天的美人,时时刻刻由里向外吐露着真实与自信。

数百年来,这里一定上演过许多迎亲娶嫁的喜庆,也一定上演过许多故去别离的悲伤。我拾级而上,山风吹来阵阵花香,似乎也吹来了拌和在土楼墙体里的淡淡糯米香。青山、小溪、土楼,我仿佛置身于不紧不慢、不争不抢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少了流光溢彩和花团锦簇;在这里,少了灯红酒绿和推杯换盏;更少了江湖上每天都在拼耗着的那么点神经和感官。

作者单位:市经信委

新闻推荐

一份好兼职 并非那么容易

选择兼职,应结合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曾经,人们对兼职现象多以批判为主,即便有少数人在外兼职,也是偷偷摸摸地做。而随着社会的...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