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经过4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歙县农业、农村、农民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歙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强本固基,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农村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农业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成绩斐然。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安徽茶产业十强县”等荣誉。成功创建全国茶叶标准园1个,黄山白茶和大方茶双双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喜看稻菽千重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歙县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进入21世纪,全县农民共享国家免除农业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多予少取”系列惠农政策。在绿色防控技术、菜篮子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民生工程等利好政策的强力支撑下,通过发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减粮增菜增林果,稳畜禽增水产品”的产业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实施新安江网箱退养,发展山泉流水养鱼。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型。歙县根据“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立体种植模式,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茶叶和经果林。目前,全县拥有茶园面积26.7万亩。其中,“三品一标”认证茶园2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7.3万亩。2017年茶叶总产量11800吨,农业生产总值8.28亿元,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原产于新安江沿岸漳潭、绵潭和瀹潭(合称“三潭”)自然村的枇杷,成为黄山市十大特色农产品小产区,上榜全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面积由当初的2000亩,增加到2万余亩,建成高标准示范园5000亩。进入盛果期的1.5万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产值1亿元以上。2018年,歙县成功跻身安徽省5个“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县之一。“美丽新安江、百里大画廊”三潭枇杷+金融+科技发展项目,获省财政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歙县“果盘子”丰富。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水果产量2.9万吨,40年间增长了14倍。初步形成以三潭枇杷、三口柑桔、宋村葡萄、徽州雪梨、富岱杨梅为区域特色的水果产业发展格局。全县蔬菜面积7.97万亩,比1978年增长2.6倍,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0000亩,新品种不断增加,有效保证了淡季蔬菜供给的产量和质量。不断优化畜牧业养殖环境,规范养殖小区建设。制定畜禽养殖规划,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监管制度。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和沼气发电技术,2017年全县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0.3%上升到30%;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水产品供应充足。养殖方式不断优化,山泉流水养鱼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渔业生产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水产品产量由1978年的179.4吨提高到1277吨,增长7倍。全县农业呈现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鱼翔浅底、蜂舞中空、百果飘香的生机盎然新气象。
东风吹来满眼春
歙县坚持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2014年起,在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全县确权登记数据的收集、质检和汇交已通过农业部核实核查,共完成确权农户调查12.41万户,实际测绘面积62.73万亩,颁发证书12.38万本。圆满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努力作为,做强农村经济。规范集体产权交易。完成了186个村(居)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在县城市展示中心组建了歙县江南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挂牌,全县28个乡镇共落实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工作人员114人、村级信息员182人。推进集体产权改革。遴选了徽城镇旸村、溪头镇桃源村、富堨镇仁里村等资产较为丰厚的61个村,作为经营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确定溪头镇蓝田村、郑村镇棠樾村和深渡镇定潭村等42个村为“三变”改革试点村,多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盘活集体土地资源。积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推动贫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劳务收入、股份分红等方式增收,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共20.6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33.44%。创新发展振兴乡村。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全县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县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交易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强村富民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县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工作顺利实施。涌现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岔口镇井潭村汪家店积极申报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保护;杞梓里镇坡山村18户农户利用原本闲置的农房经营起了农家乐;街口镇前山村110幢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招商引资,整体进行开发利用打造“儒医新生谷”等。
稻花香里话丰年
歙县立足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来抓。全县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数181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13家,市级示范农场5家。科技的发展,让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收益率明显提高,平均每亩增收1500元以上。已培育50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164家,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近5万亩,创造了明显经济效益,涉及土地流转的贫困农户人均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办好节会经济,推进产业融合。“石潭菜花节、大方茶叶节、三潭枇杷节、宋村葡萄节、桃源保熟节、坡山菊花节”陆续精彩绽放,广大农户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家门口”红利。“歙县枇杷节”节庆文化品牌,入选省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利用“三潭枇杷”“黄山贡菊”“黄山白茶”“大方茶”“问政贡笋”等国家地标品牌优势,成功举办“济南泉、歙县茶”山东推介会和北京“一带一路”歙县茶宣传推广演示会,做大做强传统茶菊产业,致富农民。据统计,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8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增长17.4%;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1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35元,分别增长8.4%和9%。各项指标高于全国GDP年平均增长水平,蹄疾步稳。
人居环境大改善
2013年以来,已先后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27个、建设省级中心村65个、市县中心村10个,治理自然村438个,2016年来连续两次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深渡镇成为黄山市首个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雄村镇卖花渔村成为黄山市唯一一个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深入开展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农村“三大革命”工作及“蓝色屋面”专项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3年以来,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25处、省级传统村落54处,2018年申报国家传统村落206处,渔梁、棠樾、雄村荣获“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许村镇、棠樾村分别入选首批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歙县荣获安徽省生态县、省级文明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先后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0多处、电改工程80多个村,完成危房整治改造3500多户,农村基本生活生产设施有效改善;新建村民服务中心46个、文体健身场所72多处、停车场178处,完善提升村文化室76处、村卫生室60多处,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歙县正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兴”“农村美”“百姓富”发展思路,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奋进。
新闻推荐
□江志伟李公麟的《五马图》(局部),就作于澄心堂纸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属新安郡。据史籍...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