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与“澄心堂纸”

江淮时报 2018-12-14 11:48 大字

□江志伟李公麟的《五马图》(局部),就作于澄心堂纸上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属新安郡。据史籍记载:澄心堂纸和龙尾枣心砚、李廷硅墨、汪伯立笔,合称为“徽州文房四宝”。非常有趣的是,这“徽州文房四宝”中的前三宝,都受到了南唐后主李煜情有独钟的厚爱:对于奚廷硅创制的徽墨,李后主不但给他封了个“墨务官”的官衔,而且还把国姓“李”也赐给了他,称为“李廷硅墨”或“李墨”;对于龙尾枣心砚等歙砚,李后主同样给著名砚工李少微封了 “砚官”,命他负责徽州砚务,为皇宫特制名砚;对于吴善祠创制的澄心堂纸,李后主不但专门设了御监负责纸务生产,而且辟出南唐开国之主李昇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专门贮藏它,并以“澄心堂”为纸命名。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一些传世杰作,就是写在澄心堂纸上的。正是由于李后主的如此厚爱举措,使得“徽州文房四宝”价值倍增,声名远播,享誉古今。

澄心堂纸产自徽州,地方史志典籍中多有记载。 《徽州府志》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一首诗中写道:“澄心纸出新安郡,触月敲冰滑有余”;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载:“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帘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是以大蒸笼周焙之,不上于墙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长者可50尺一幅”,均为有力的佐证。

关于制造澄心堂纸的真正来历,据说在南唐之前,一种名叫蜀笺的纸非常有名,但一向对用纸特别考究的李后主却嫌蜀笺不能长期保存,就让古徽州的纸工按照他的心意,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终于创造出了一种细薄光滑又坚韧的徽州纸。纸造好后,李煜非常喜欢,专门把他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开辟出来贮藏它,并以“澄心堂”的堂名为之命名,“澄心堂纸”名号由此而来。李煜将澄心堂纸视为御纸,专供宫廷使用,而他本人对澄心堂纸的喜爱甚至到了“非澄心堂纸不书”的地步。由于“澄心堂”御纸仅供宫廷专用,偶尔颁赐群臣,外间极少见到。直到南唐灭亡之后,北宋文人通过南唐宫人从南唐内府取得,并以诗吟诵之,才渐为世人所了解和看重。

这位被誉作“澄心堂纸创制者”的徽州纸工,就是徽州歙县人吴善祠,他能够成功造出该纸的秘诀,除了大胆使用了徽州龙须草原料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得益于那十几家造纸作坊就设在徽州母亲河新安江畔的缘故。因此人们评说他的成功时都说:一靠他的聪慧勤奋,二靠他身处造纸氛围浓郁的徽州,三靠得天独厚的良纸原料和浸楮妙水。这是有诗为证的:明代诗人傅若金曾作诗称赞,前四句是“新安江水清见底,水边作纸明于水,兔白霜残晓月空,皎宫练出秋风起”。

从技术层面来评价澄心堂纸,史籍上有“浆白如玉,光而不滑,轻如毫毛,收而不折”的表述;从艺术层面来评价澄心堂纸,则又有“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美誉。澄心堂纸一直作为贡品,供宫中御用。徽州的澄心堂纸生产和仿制也一直继续着,并未由于南唐的灭亡而失传。现存宋代名家、安徽人李公麟的传世画作《五马图》,曾在安徽为官的欧阳修的 《新唐书》、《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等均作于澄心堂纸上。如今,澄心堂纸和徽州文房其它三宝一样,一直在绵延生产着。前些年,由歙县文房四宝公司生产的“澄心”、“凝霜”和“竹尖”等3个澄心堂纸品牌,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新闻推荐

方信仰:乡土文脉守护人

□郑宏歙县杞梓里镇官川村地处偏远的深山中,这里孕育出众多砚雕手艺人。方信仰由于家庭贫穷,18岁时便离开家乡拜师...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