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代人婚礼看时代巨变
林妈妈结婚时用的电风扇依然送清风□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我们采访到一家人,分别是40后、60后和90后。透过他们办的婚礼,我们看到的是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变化的缩影。
90后:100万元打不住
A 9月16日,市民林涛(化名)就要结婚了。
女朋友来自安庆,在某银行上班,他自己供职于可口可乐公司。两人是大学同学,6个月前订婚,3个月前订酒店,2个月前拍婚纱照,1个月前确定婚礼名单,接下来就是9月的婚礼大典了。
90后的林涛告诉记者,婚典选择中式,在市区请婚庆公司,女方家酒席简办,男方家布置中式婚礼现场,包括大红轿、高头马、吹鼓手在内,一整套程序费用约4万元左右,“现在的西式婚礼千篇一律,看多了有些腻歪,于是和女朋友、家人商量,决定办成简式带徽州元素的旧式婚礼,既有仪式感,又有传统文化韵味。”
如果把车、房也算在内,林涛的婚礼费用估算少不了125万元:城东的房子约100万元,车子15万元,酒席费用约10万元。这还不算一台大空调、一台65英寸超大屏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家具。
B 60后:“四大件”一条龙
林涛父母介绍,他们1989年国庆节结婚,当时最流行四大件——电视机、自行车、电风扇和手表(或录音机),有的地方是“36条腿”(三斗橱、五斗橱、写字台等),“说是36条腿,其实都很难达到,为凑数字,连痰盂也算一条腿。”
“虽然是屯溪人,但丈夫家里六兄弟穷得叮当响。为了体面,结婚时还是买齐四大件。一台17寸彩电,凭票买的,400多元;一台春风牌录音机,100多元;一台骆驼牌电风扇,108元;还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也是100多元。”林涛妈妈说,“这在当时已经是高配了,虽然经济困难,但丈夫很要面子,东拼西凑借钱办四大件,几年后才还清。回忆当年婚礼,感觉还是很幸福。那时候的人单纯、重感情,感觉有没有四大件和房子都不要紧,甚至觉得天能当被、地能当床,只要两人在一起。那时的人有些天真,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根本不受物质等外在因素影响。爱情是有力量的,两个人同甘共苦。几年后,丈夫买了摩托车,一万多块,在当时不亚于现在的宝马、奔驰,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豪华摩托车之一。那时白天上完班,晚上到山城电影院看电影,或去商业大厦七层天舞厅跳舞,坐在丈夫摩托车后座上很拉风,有一种极强的满足感。”
林涛出生时,家里又买了冰箱、彩电。林涛7岁时,家里花3000多块钱装了程控电话,也是全村第一部。
C 40后:新东西一样没有
林涛的爷爷、奶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人,说起他们结婚,林奶奶大吐苦水。
林奶奶丈夫是歙县岔口人,家穷,毕业后在乡下当民办老师,一开始一个月工资才几块钱,后来慢慢涨到15块、20块、25块、30块、35块。林奶奶说,他们1967年国庆节结婚,上门提亲时聘金是2块钱,聘礼是水果糖。婚事订下后,她结婚前一天就从屯溪搭车到歙县,再从歙县转车到岔口,在娘家人陪同下,带着衣物、脸盆、热水瓶等嫁妆就嫁出去了,“我们结婚时新东西一样没有,房子是祖上的,送来的嫁妆包括自鸣钟、马鞍桌、三屉桌也都是他爷爷手上的旧货,还有一张草席。荒唐的是,连个马桶都没有,结婚时还到他妹妹家借来用。后来,他妹妹感觉不方便,要了回去,才找桶匠打了个新马桶。”
由于突发脑溢血,林爷爷已中风偏瘫10多年,日常全靠林奶奶照顾。林奶奶说,那时就看他人好、长得帅、人忠厚、对她好,最浪漫的事就是看他在篮球场上打球。老头子常说,讨到她做老婆,是他一生的福气。
相关链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到八十年代的“四大件”(电视机、冰箱、摩托车、录音机),再到现在的“新四大件”(汽车、房子、手机、电脑),透视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物质生活突飞猛进,中国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黄山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家用汽车30.4辆,摩托车24.8台,洗衣机91.6台,电冰箱100.7台,彩电137.1台,空调139台,移动电话235.9台,计算机72.4台,照相机24台。
新闻推荐
□记者姚大盛晨刊讯小伙汪某因犯盗窃罪五次进出牢狱,近日再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