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安:风雨之后吐芳华
□ 江伟民
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同行、友人外,很多人不认识汪建安。或许,为人低调、不喜应酬,只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专注于一个家的柴米油盐,忙忙碌碌地就是一天、一月,一年。
1966年,汪建安出生于歙县渔梁古镇。但他的孩提时代,却是跟随父母在如梦似幻的黄山上度过的。挺拔的苍松,变幻莫测的云涛,时隐时现的怪石,如一幅幅山水画,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童年,伴随着他的成长。
汪建安在黄山上一待就是十多年,山上的一松一叶,一云一石,无不在脑海翻转,竟让他不能自已,看到什么,回家就画,在地上画,在纸上画,在心里画……读初中的时候,汪建安回到了歙县,三年后考上了安徽艺术学校,学习舞美专业。这期间,他学习了水彩画的绘画理论,真正地触摸到了艺术的触角,开启了自己的绘画之梦。1985年中专毕业后,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汪建安没能入职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而是进了当时效益不错的歙县化肥厂。
在工厂的13年,汪建安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画家梦,即便上班再累,一天也要动一动笔。1998年下岗后,汪建安回县城开起了画廊,一边创作,一边经营字画,走上了从艺之路。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2004年,正当汪建安苦心经营的画廊风生水起的时候,妻子龚国红遭遇的一场车祸,把一切都打破了。
因车祸,妻子大脑遭受重创,人一直昏迷不醒。甚至连医生都建议放弃治疗了,但汪建安不甘心,更不抛弃,毅然在手术单上签字,坚持开颅抢救妻子的生命。妻子手术后,真成了植物人,汪建安依旧没有放弃,一边精心护理,一周两次送屯溪做高压氧治疗。当时儿子龚圣才12岁,刚刚小学毕业。
为了照顾妻儿,汪建安不得不关了画廊,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妻子和唤醒妻子上。一年后奇迹出现了,妻子苏醒了过来。苏醒后的康复治疗和训练重任都落在了汪建安身上,白天教妻子学走路,学讲话。晚上一个人在画室里创作,常常一画就到了凌晨。
汪建安想通过卖画来维持一个家的生计,自然十分困难。亲戚朋友劝他去打工,挣钱会比经营书画多,汪建安却认为自己是唯一的顶梁柱,必须咬牙坚持。在人生低谷,汪建安谢绝了一切应酬交际,把心思全部用在了家庭和绘画上。在他的努力下,妻子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帮着干不少家务活。
家庭事业两不误的汪建安,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绘画技艺上有了质的飞跃,以黑白为主色调的黄山、徽州山水,在他的笔下,带着浓浓的乡愁,以一种“开合有度、气象恣肆、酣畅流动”的独特风格呈现在众人眼前。汪建安不仅继承了“北宗”用笔肯定、点画严谨、结构明确、飘逸隽爽的优点,并能糅合“南宗”笔致含蓄凝重、墨色融合多变等长处。作品既厚重峻削,古朴老辣,又水墨交融,和谐灵动。
最让汪建安骄傲的是儿子龚圣。大学毕业后,龚圣在屯溪开起了琴行和酒吧,事业稳定。龚圣眼中的父亲,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更是一位了不起敢担当有血性的男子汉。
“双柏屹相向,刚严如巨人。龙吟风雨夕,山立雪霜晨。”这是汪建安对自创《古柏图》所引用的古人诗句。几株古柏拔地而起,浓荫蔽日,生机勃勃,彰显了对顽强生命的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华,汪建安的芳华献给了家庭,献给了妻儿,献给了他钟爱的艺术事业。汪建安说,他所从事的黑白世界,虽然简单,却足以让自己知足、快乐。
新闻推荐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他们,也许是我们的同乡,也许是我们的左邻右舍,也许是每天都擦肩而过的熟...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