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化的“石质书库”

黄山日报 2018-06-01 11:32 大字

□ 许安斌

新安碑园坐落在歙县西干山峰峦拔翠,江水流烟的妙境里。“小天都”挺拔高耸,半入云天;人间“天池”,水自天上来,清水养鱼,龟鳖争洞;“墨妙廊”中,徽墨歙砚,淡淡清香;“真赏院”内,珍稀极品,琳琅满目;“两清堂”里,文化大观,徽风皖韵。

新安碑园前部供人游玩休闲。后面才是陈列摆设碑帖藏品之地。分设珍藏楼、珍藏室、极品柜、极品台、国宝藏品馆和文化瑰宝厅等处。漫步其间,难以数清的珍稀碑帖、斋帖、著名刻本(册)、拓页(套),这些文化瑰宝均藏于依山就势建成的式样有异的楼、馆、厅、柜、室、台之中,使人如行走在历史的隧道里,生活在旧时朝代中,品读着,欣赏着,赞叹着,思索着。

明代碑刻《余清斋帖》,刻于万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1596—1614)。正篇六册,续篇二册。正篇第一册:序题,王羲之十七帖。第二册:王羲之:迟汝帖,兰亭集序,乐毅论;黄庭坚:霜寒帖。第三册:王洵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兰草帖、东山帖;智永的归田赋;虞世南的积时帖。第四册:孙过庭的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五册:苏轼的后赤壁赋;米芾的千字文。第六册:米芾的评纸帖。续篇第一册:王羲之的行穰帖……等,其刻石33方单面,28方刻双面,共61块刻面。其中《兰亭序集》全文324字,书法行云流水,文中有“之”字20个,写法无一雷同。董其昌、陈继儒鉴别、歙人吴廷汇刻。上石之前,经书画名家杨明时勒摹上石,故有“余帖上石之日,早已名噪京都”之说。

刻于崇祯二年(1629)的《清鉴堂帖》计石69方,103刻面,董其昌书,首刻《澄清堂》主帖上下卷。19方刻石、38刻面;次刻黄庭坚、曼倩、曹娥、乐毅四楷帖及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王维《青龙寺弹答》诗和苏东坡、黄庭坚之尺牍,米芾书札等。文由董其昌书,其行草楷书用笔实而虚见的书法妙品。此乃董其昌继《书室随笔》之后又一力作。刻家由神刻吴祯汇刻,世存无二,弥足珍贵。

涓涓秀气的小楷与笔走龙蛇的行书,看着如流泉串串,品着如呷香茗,思之耐人寻味。新安碑园藏品极多,有汉晋以来的曹娥、乐毅、黄庭坚、曼倩四大家的全套整册,陈寿得意之作《继儒》和绝版《墨禅轩说》,玄宰的《画禅室随笔》,其书法享誉“珠玉其间,妙不可言”艺术魅力。

新安碑园除纯文化艺术、禅宗艺术外,还有许多碑刻彰显“官清民安乐,廉洁国太平”的文化思想。《桃花书屋》刻石12方,成于嘉庆十二年(1807),且图文并茂,碑文述说歙人吴大冀任职兵部,儒雅高洁,植桃于满院,所吟诗、词、歌、赋刻碑传世。《徽州太守何君德政碑》刻于明正德六年(1506),计28行1176字。碑文讲述何歆任徽州知府的“防火、治盗、城建、教育、廉政”等诸多卓越功德。此外,新安碑园还有谢安、智永等名家碑帖,体现了古人的“公生明,廉生威”的廉政文化思想。

新安碑园,是荟萃碑帖文化的石质书库。它的每一方碑刻,每一种拓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新安碑园里,读不完的藏品,品不尽的文化。当然,像我这样文化水平的人,对于不少碑文和拓本的文字内容,是需要想之又想,推敲又推敲,方能读懂一些,悟到一些,有的根本就体会不出来,也就是这样,还是带着乐有所得的心态走出新安碑园的。

新闻推荐

安全礼包送给留守娃

5月29日,歙县璜田乡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进璜田中心学校,为深山留守娃送去“一堂防溺水自救安全课、一次禁毒知识宣传...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