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用音乐唤起民众抗日热情

黄山晨刊 2018-06-01 11:32 大字

□ 记者  樊成柱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歙县坑口乡薛坑口村柔川的人民音乐家张曙故居,了解张曙生平特别是他的抗日事迹,以传承革命意志,弘扬爱国精神。

A

少年求学酬壮志

张曙故居依山傍水,古木葱笼,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在桑岭下的小路旁,背靠长满杉树和翠竹的后山,面临潺潺山溪,是一幢建于明末清初的徽派古民居。

张曙原名张恩袭,1908年9月18日出生于歙县坑口乡柔川村一农家小院,“张曙”这个名字是他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田汉为他取的,寄意他在音乐道路上如“初生曙光”,大放异彩。

童年时期,张曙母亲所教的山歌,随处流传的徽调,无不给张曙以音乐的启蒙和艺术的滋养。从此,他与音乐结缘。

张曙在柔川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7岁入私塾读书,学校在他家附近的张家祠堂,同时跟随村中唱灯班主张树滋学习民间乐器和音乐。这个宽敞的厅堂上,常常宾客满堂、丝竹飞扬,张曙当年使用过的一把土三弦至今还挂在墙壁上,旁边是他留下的一只没了外壳的口琴。

1921年底,张曙随在外经商的父亲到浙江衢州,先后就学于衢县高等小学、浙江省立八中,成绩名列前茅。这段时间所受的教育,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1925年3月,浙江省立八中调来音乐教师华盖,华盖通晓音乐理论,对国乐演奏颇有研究,又擅长美术、精通金石。此外,华盖还是衢州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中共衢县支部的主要成员。他对中学时期张曙的思想成长、艺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张曙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华盖当年曾热情洋溢地表扬张曙:“张恩袭同学不但演奏技能比较全面,而且能注重音乐的表现力,不论演奏什么曲子都能投入,如身临其境……”

在通往后厅侧门上方板壁上张贴着一张1924年7月的《官报》,那是张曙14岁离开故乡随父到浙江衢州求学,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衢县高等小学毕业的大型喜报,成为张曙故居的一大亮点。

B

疾呼救国赴前线

据史料记载,1926年秋,张曙中学毕业,没有按照父亲预先设计好的人生道路投考法政学校博取仕途,或是回乡经商,而是执意报考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在上海艺术大学求学期间,张曙结识著名戏剧家田汉。

1927年起,张曙开始音乐创作,一首首激昂的革命歌曲,一部部鞭挞万恶旧社会的话剧配乐,使张曙的音乐才能锋芒初露。1928年,张曙考入当时国内最高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跟随俄国声乐教授斯拉诺娃和声乐组主任周淑安学习声乐,还师从黄自学习作曲,师从朱英兼修二胡。1933年1月,张曙在田汉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革命工作与音乐事业彻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35年是张曙创作的高峰期,他为话剧《洪水》写下了三首插曲《风雨催眠曲》《云儿词》《筑堤曲》,又先后创作《爬山运动歌》《青年劳动歌》《抗战进行曲》等一系列进步歌曲。

1936年,他在南京《新民报》发表《谈作曲》《看〈回春之曲〉后》《谈谈国难时期的音乐运动》等音乐文论,坚决反对在国难当头之际“制作消闲音乐”,“把音乐完全趣味化”。张曙阐述用音乐去唤起民众抗日热情的主张与手段:“我们既然要通过音乐去唤起大众、组织大众,那么我们必得先要懂得大众的疾苦与希求。倘若你没有懂得大众的生活情绪,无论你的作曲技巧怎样高,你一辈子也作不出大众真正需要的音乐来。所以我们得要先从大众去学习,然后才能去教育大众。”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田汉连夜创作出话剧《卢沟桥》,交由张曙配乐编曲。张曙借用河北民间戏曲《小放牛》的曲调改编《卢沟问答》,此曲在南京公演后不胫而走,成为社会大众人人爱唱的抗战歌曲。同月,张曙倾力创作抗战歌曲力作《保卫国土》,铿锵有力,听众为之感奋。之后,张曙还为阳翰笙的电影剧本《夜奔》写了插曲《一条心》。与同时代的新音乐工作者相比,张曙对民间音乐钻研颇深,其抗战歌曲汲取生活中群众呐喊呼号的音调,不仅极具民间风味,也体现出奔放不羁、热烈雄浑的战斗精神。

1937年12月,张曙受田汉邀请为田汉新作《最后的胜利》编曲。根据剧情需要,张曙采用民间山歌的曲调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日落西山》,以民间喜见的情歌题材,抒发仁人志士抛却儿女情长,毅然走向抗日战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高尚情操。歌曲风格清新,曲调明快优美,很快流传全国,不仅是著名的抗战抒情歌曲,更作为声乐教学的经典曲目广为传唱。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张曙辗转撤往广西桂林。据与张曙朝夕相处的林路回忆:“他除了组织领导歌咏活动外,主要是推敲那首《十二月抗敌歌》。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音节他都细细琢磨,时时都在吟唱推敲,几乎把他所知道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全部倾注在这个作品中。”12月24日中午,年仅30岁的张曙牺牲于敌机轰炸。他短暂一生创作出200余首抗战革命歌曲,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斗志昂扬的爱国热情,鼓舞和教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C

歌声嘹亮永相传

“我的奶奶和张曙的爷爷是亲兄妹。”在张曙纪念馆,退休教师江卫平是一位黄山好人,既是张曙的后人,也是张曙纪念馆馆长。“张曙早早辞世,知道他革命事迹的村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越来越少,我必须扛起宣传的大旗。”为此,江卫平一面收集张曙资料,一面奔走县各有关部门,提看法,摆想法。作为张曙的后辈,江卫平觉得自己这一代人不去努力,等到下一代人就是想努力也会因资料的缺失而无能为力。

在张曙纪念馆,江卫平深情并茂地讲解了张曙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讲到动情处,江先生甚至慷慨激昂地唱起张曙的歌曲来。“谁不爱国?谁不爱家?谁没有热血?谁愿意做牛马?……兄弟们,伤好了再去打,杀他一个就够本,多杀几个就赚了他,要干到底才是好汉,要干到底才能建立大中华!”江先生歌声真挚,激昂中透着柔情,悲怆着透着坚定,听后让人肃然起敬。

张曙故居的另一个亮点,就属前厅二楼东侧厢房。这是张曙居住的房间,他当年睡过的雕花红漆木床和看书写字用的马鞍桌等旧式家具摆放如故。当年他父亲写给他的多封家信,陈放在马鞍桌的抽屉里,桌上的小皮箱和高脚瓷器油灯向人们讲述着他一次次奔波于衢州至徽州的乡情故事,述说着他一个个挑灯苦读的不眠之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6月,田汉应邀与他一道来到这儿小住数日,这是张曙最后一次故乡之行。1988年12月20日,歙县举行张曙诞辰八十周年遇难五十周年大会。张曙的两个在北京从事音乐舞蹈事业的女儿曙云、曙生来到故居后,坚持要住她们父亲当年居住过的房间……

2012年,张曙故居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获评黄山市十大名人故居。为了纪念这位抗日猛将,2013年,张曙后人在故居内创办张曙纪念馆。张曙故居现已开辟张曙事迹陈列展览厅,内有生平介绍、歌曲作品等。

新闻推荐

安徽推介5条精品旅游线路 “皖浙一号线”将成自驾游胜地

如果你是一名安徽人,别人问你来安徽去哪玩,你会如何回答?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安徽旅游推介会暨安徽旅游发展论坛在合肥开幕...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