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家庭农场发展现“软肋”
在国家的扶持下,近年来,歙县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全县涌现出大小家庭农场174个,大大促进了农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也发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正制约当地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农村土地成片流转难。家庭农场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规模,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歙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土地和庄园”之称,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成片流转相对困难,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土地摞荒,信息上的不对称,也给农村土地的流转增加了难度。
农场主的年龄普遍偏大。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数增多,申请注册农场的农场主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留守农民,对农业专业知识和农业政策解读方面有所欠缺。
注册条件存在户籍限制。现行的《黄山市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注册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注册登记条件: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排除了非农户籍人员经营家庭农场的资格,阻断了城镇居民、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申办家庭农场的可能。
产品品牌建设非常薄弱。家庭农场主的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特色品牌。全县174个家庭农场,拥有注册商标的仅有18家,只占农场总数的10%。品牌知名度不高,个性化不鲜明,市场影响力小,造成销售渠道狭窄,生产的产品销售半径小,范围不广。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家庭农场进行企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需要社会分工和配套服务。一个家庭农场经营几十亩甚至几百上千亩的土地,必须要有农技服务、农经体系、销售信息、物流仓储、电商平台等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体系和服务上的“短板”也是制约当地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汪文俊·
新闻推荐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培养感恩的心要从娃娃抓起。”冰心曾这样说过。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抓住每一个契机,孩子才能学会感恩。自学校创办以来,学校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