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姑娘”王海英的“一亩三分地”
□ 记者 舒俊
前段时间,“徽姑娘”王海英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她教游客制作“清明饺”的图片在各大媒体网站被广泛传播。今天记者为你讲述的则是这个“徽姑娘”和她的“一亩三分地”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故事。
从卖猪肉到开办养猪场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王海英在歙县昌溪乡石际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呱呱坠地。她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二,父母希望她好好读书,走出大山。然而,1992年,初中毕业的她不顾父母的劝阻,放弃学业,一心要做生意,可最终生意没做成,她倒成了昌溪街头一家杂货店的售货员,卖杂货顺带卖猪肉,这个年轻标致、一笑起来就露出两个甜甜酒窝的“剁肉女”很快成了这条街上的一景。她就这样安稳地过了七年,新的世纪即将到来,改革开放的强劲浪潮在中国激起层层巨浪,此时的王海英也想出去闯荡一番,她来到上海一家公司,干了三年之后回到歙县结婚成家。
在上海的三年间,虽然没能为她掘得第一桶金,却让她从中学到了很多。夫家在桂林镇连川村金坑坞,新世纪初,生猪养殖比较时兴,王海英决定关掉在县城开的服装店,回到家中开办养猪场。可谁知,2004年投产的第一年就遭遇低谷,一栏十头成品猪才卖了3000多块钱,而建猪场时,她投入了全部积蓄,还把一幢商品房抵押了出去,怎么办?她的选择只有两个字“坚持”。
从拆猪栏到改建农家乐
幸运的是,养猪场很快迎来发展的春天,规模也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上千头不断壮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海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
养猪场有了一定的规模,自然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不能光顾着自己赚钱而不管整个村庄的生态。”这时候的王海英又看准乡村旅游发展的好势头,想把养猪场改成农家乐,依托黄山旅游大气候,借助自驾游流行以及大家亲近大自然、绿色、环保、健康游的心态,想让外地客人来到徽州体验到宿农家院、品农家菜、逛农家园(田园)的无穷乐趣。2014年,当她决定拆猪栏建农家乐时,又恰逢生猪市场的低谷,为了尽快处理存栏的成品猪,损失了80多万元,但她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好了,乡村旅游兴起来了,农家乐也会旺起来。
“在徽州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我有一亩三分地,就取名叫‘一亩山庄\’,这是我的,也是我们的,是属于每一个拥有对乡土生活无限向往的人的。”在这里,王海英是庄主,也是厨娘,她希望客人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在这里吃正宗的苞芦粿,品农家菜,唱卡拉OK、钓鱼、打乒乓球、写写画画,感受那份惬意和舒适。
从零开始到收获美好
“我们用的油都是父母种的油菜压榨的菜籽油,蔬菜百分之八十是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早上采摘中午就到餐桌,非常的新鲜,食材是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公认的,这也是我们吸引客户最大的亮点。市、县妇联对我们也非常支持,带我们到处参观、学习,山庄从环境到细节也在一步一步地提升。”2016年3月25日,一亩山庄迎来第一批入住的客人。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去年一亩山庄接待游客2万人次,今年人流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很多。两年多的时间,一亩山庄被市旅委评定为四星级农家乐,被市妇联授予“徽姑娘”农家乐示范户;在由市妇联、市旅委主办的2016我最喜爱的“徽姑娘”农家乐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王海英还在今年歙县举行的“三八”妇女节表彰会上喜领“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奖。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王海英喜欢的一句歌词。目前有6名贫困妇女在山庄就业,她还打算今年在原有四个徽州传统土灶、一个徽州老石磨、三个烧烤炉的基础上,新增一片区域,专门用于徽州传统手工艺的体验,包括篾匠工艺、徽州剪纸、石磨豆腐、苞芦粿制作等一系列乡村生活百态体验,将徽州传统文化融入农事体验。说到将来,王海英的心底也有美好的构想,她想利用山庄的平台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同时带动村民一起改变村容村貌,利用乡村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提高村民收入,将一亩三分地打造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家园。
新闻推荐
□记者姚大盛晨刊讯歙县绍濂乡的村民余某持有2立方米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却任性地对自家管理的山场林木来了一次“皆伐”,被森林公安追究刑事责任。近日,因涉嫌滥伐林木罪,嫌疑人余某被警方变...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