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止诗酒贪搜奇癖古煮香茗——许承尧茶事及《二娘子家书》

黄山晨刊 2018-04-18 11:17 大字

许承尧故居(资料图)□ 郑 毅

近代诗人兼方志学家许承尧先生一生经历坎坷而丰富;末代翰林、故里兴学;立志报国、政坛起落;文物收藏、笔耕不辍;造福桑梓、关注民生;他在诗歌、文献收藏与整理、书画艺术、文物鉴赏与收藏、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然“一生不止诗酒贪”的许承尧,还喜欢“搜奇癖古煮香茗”,尤其是其主纂的方志中记载大量茶史、茶叶生产的内容以及他发现的唐代《二娘子家书》,于茶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许承尧(1874-1946),曾单名芚,字际唐,一字葩公,号疑庵,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歙县唐模村人。许承尧一生十分重视乡邦文献的整理,编纂出版了上迄秦汉、下至清末的《歙县志》16卷,集历代歙县方志之大成。另外,许承尧对乡邦掌故、轶事和佚诗佚文也颇为重视,他撰编的《歙事闲谭》30卷、《歙故》等,为后人研究历史和民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关于茶历史、贸易的记载及《二娘子家书》的发现和收藏,也为后人提供了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和佐证。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谈及茶叶在徽州经济中的地位时说“山郡(徽州)贫瘠,特此灌输,茶叶兴废,实为全部所系。……近山之民多业茶,茶时虽妇女无自逸暇”,几乎将茶提到了徽州经济命脉的位置。徽州六县皆产茶且历史悠久,自唐时就有经营茶叶贸易的传统,并成为徽商几大行业(盐、典、茶、木、粮、布等)中非常重要的一行。宋元时期,徽州的茶商也很活跃。明清时期,尤其清中叶以后徽州茶叶生产更有着显著发展,徽商利用资源优势,以本地产区为茶叶商品生产根据地,然后贸易四方以至海外市场。由于徽州茶叶受到市场欢迎且销售良好,于是茶叶商业遂成徽商经营的“巨业”,徽商中也呈现了不少“世守其业”的专业茶商。许承尧的先世早在明朝正统年间,就已远赴居庸关从事贩茶活动。据许承尧记述:“吾许族家谱载,吾祖于正统时(约1440),已出居庸关运茶行贾,似出贾风习已久……”位于歙县老城入口处的许氏茶商大宅院就是例证。这幢大宅院,虽然建造年代不长(1855),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风格新颖;它是许氏家族茶商在南下广州“发洋财”以后回故乡兴建的。当时,众多的徽商因从事茶叶贸易而致富,尤其是随着徽州茶叶外销数量的增长,徽商贩茶去广东的商人也越来越多,不少茶商因经营外销茶获利丰厚(俗称做“洋庄”茶),当地人称为“发广东财”或“发洋财”;而业茶多年的许氏家族亦是“漂广东”的一员。

茶业成为徽州的经济支柱,徽州茶商也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全国重要茶叶商埠,并在当时的茶叶行业中占有一定地位。许承尧《歙事闲谭》第11册《北京歙县义庄》记载:“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明嘉靖四十年的北京永定门外的《歙县义庄》自创设、募建以及修整等事项,其捐款则取于茶商为多。乾隆中期(约1750)则茶行七家,银行业之列名捐册者十七人,茶商各字号共一百六十六家,银楼六家,小茶店数千。其时商业之盛,约略可考。”与此同时,徽商在汉口、九江、苏州、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中,到处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动。

许承尧还在《歙风俗礼教考》中指出:“歙之巨业商盐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足证徽茶运销广泛。其时,徽商茶叶销售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南向,经由江西运入广东地区。如歙县芳坑江氏茶商几代人都是从歙县运茶至屯溪,再经由江西赣江溯流而上,越大庾岭而达广州;二是东向,沿长江运往上海、江浙地区。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徽商不断将徽茶运往上海,而到鸦片战争后,上海被作为通商口岸,徽茶汇聚于此更甚。如绩溪汪氏茶商、歙县谢氏茶商家族等。另外,浙江杭州、温州、金华,苏州、南通等地,都是徽商贩徽茶输入地;三是北向,经由大运河运往山东、京津、辽东地区。晚清黟县茶商孙理和、歙县茶商谢正安也经常运茶至辽东以及海参崴等地。

许承尧的《歙事闲谈》是今天茶研究者爰引的重要史料,它对于解开徽茶的晚清历史、尤其是了解歙县茶品类的特质等,有着决定性的启钥或参考作用。许承尧在《歙事闲谭·歙风俗礼教考》中说:晚清民国时期的松萝茶,基本上就是歙县的北源茶。“其茶统名松罗,而松罗实乃休山,匪隶歙境。且地面不过十余里,岁产不多,难供商贩。今所谓松罗,大概歙之北源茶也。其色味较松罗无所轩轾,故外郡茶客,胥贩之于歙,而休山转无过问者矣。”值得一提的是,许承尧在《歙县志》中,对于歙县的名茶均有所评述并记载了茶的产地和制作工艺等,颇有特色。许承尧在介绍物产时说:“……其制而售诸国内者,有毛峰、顶谷、大方、雨前、烘青等目(大方以旱南有大方山而得名,或云仿僧之制法,故以僧名名之。产诸旱南者,味极浓厚,为邑产佳品)。毛峰,芽茶也,南者陔源,东则跳岭,北则黄山,皆产地,以黄山为最着。色香味非他山所及。顶谷言其山高,毛峰言其芽细,雨前撷之于谷雨前,烘青焙而不揉,枝之稍嫩次于毛峰者,盖销地各有所嗜,制品亦相其所宜……光绪中,出口称盛,产亦递增……迨今统计,全邑岁产近五万担”。据光绪十一年(1885)皖南茶厘总局的详文称:“查道光年间,皖南茶引岁销五六万道(注:当时每道60公斤),自同治年间洋庄茶盛行,岁始销引十万余道。”民国《歙县志·食货志》载:“清道光时岁额销茶引一万五百一十八道”,歙县是产茶大县,茶叶销路看好,自然是激发了人们的种植热情。“歙土宜茶,而道光八年前出产无多,故须认销他县茶。厥后逐渐推种,求变为供。”

许承尧的这些记载基本反映了当时茶区的实情。 

(上)

新闻推荐

黄山市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动工

本报讯4月16日上午,黄山市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歙县郑村镇举行。黄山市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位于歙县郑村镇,规划范围东至鲍家花园,西至仇家塘,南至西沙溪,北至潜口——歙县旅...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