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调研记
□陈伟煊
自2012年以来,国家启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制定了调查申报、规划编制、建制立档等工作,至今已成功开展四批传统村落的调研申报工作,第五批也在2017年正式启动,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徽州人,有幸参与此次调研申报工作。我们调研团队由安徽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12位研一新生组成,配合黄山当地的城建院,主要负责歙县的桂林镇、许村镇、上丰乡等7个乡镇,跳岭村、西坑村、东山村等26个村落。8月,炎热的夏季,短短10天的时间里,我们要在这片古老且神秘的徽州大地上对这26个村落全面展开调研考察工作,说实话,对研一还未入学的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抢救传统文化价值的宝贵机遇,又是一次参与社会调研实践的艰难考验,不论前后,都是一次值得骄傲的人生经历。因为第五批传统村落的调查推荐申报是最后一批,所以对此次传统村落的申报要求更加严格苛刻,同时也力求将所有的传统村落都能发掘出来,全力挖掘探索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感动瞬间,表达我的所见所思。
环泉村位于歙县许村镇许村行政村,在许村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头衔下显得格外的渺小,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东与许村镇镇区相邻,西连武山,北接前溪村,南有天马山,昉、升二溪穿村而过,环泉村沿河两旁而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青山绿水之中,民居、街巷、河流、田地、山川有机结合,枕山、环水、画屏式的人居环境。我们在调研的时候,认识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是村里的老党员,当过兵,做过村委会主任。他的曾祖父是晚清朝议大夫许韵清,与此同时,他还是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实施的带头人,为许村镇当地祠堂开发和家谱修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还是村中的活地图,大到祠堂、庙宇,小到石桥、水井,没有他不知道的。许烈宏老先生家中并无奢华的装饰,简洁大方,聊谈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朴实的老人的慈祥好客。正当我们准备让老先生带着我们去走访村落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了老人家中有一台式电脑,倍觉惊奇,老人看着我们满脸疑惑,笑了笑说道:“现代科技,不会不行啊!村中如不能及时与外界联系沟通,那我的家乡只会萎缩消亡下去,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我必须会。”还没等我们缓过神来,老人已打开电脑向我们展示他这些年做的事,眼前的一幕令我们震惊,原来这些年老人一直在抽时间将村镇中的传统建筑用照片拍下来,分类记录在电脑里,登记在不可移动文物表上,一直在为自己的家乡默默做着贡献。接着我们开始了交流与沟通,谈到自己的家族时,老先生很是激动,他说:“咱们家呀,都在这不起眼的小村里,不过名人可出了不少,我的曾祖父可是我们家族的骄傲。”老先生的曾祖父许韵清,是当地的六品知府,出过国,回国后投资了面粉厂,在抗战时期,经历了不少战役。更有甚者,许韵清还是一位大夫,亲尝百草,将所有实践过的有效的配方整理成《许氏医效》造福乡里。随后说起传统村落保护这块,许烈宏的脸上有了一丝严肃与落寞,他觉得城市化对于乡村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文化正在渐渐丧失,人才外流。空心村、留守村不断增加,自己的家乡也不例外,当地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再加上盲目的追“新”,导致村内的古建筑正在慢慢消失殆尽,处于被破坏的边缘,随处可见几栋老宅中间赫然矗立一栋新洋房。诚然,外出打工的村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固然没错,但是改变的方式欠妥,一味地拆旧换新只会让本村悠久的历史文明遭到破坏,毕竟传统文化的缺失并不是换砖换瓦这么简单。村中大部分劳动力都去城市打工、谋发展,有的靠自己的努力赚得钵满盆盈,不亦乐乎?有的则没有那么幸运,干脆一去不返,销声匿迹;有的回到村里盖起新房,享天伦之乐,而大部分打工者则淡忘故乡,在城市开始新的生活,而遗忘了当你在外漂泊时牵挂你的老爹老娘。那么,几十年后呢?等到留守的老者去世,还会有多少人生活在村中,没有了人,村落也就不复存在,这个话题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交谈中许烈宏先生的眼眶渐渐湿润了,目睹此景,我们的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许烈宏老先生,一位为家乡默默付出的老人,学会运用网络科技已然了不起,还能将村中的文化遗产留存下来更是伟大。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养育他的家族和家乡,他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村,而是挽救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意识,体现出了文化自信,这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缺乏的。虽然他个人力量远远不够,但就这份超然的心境与超前的思想令人折服。
调研工作结束后,我们回校整理申报材料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与总结。调研期间的感动瞬间不只这一个,比如说西坑村的幼祠,是将未满十八岁去世的孩子牌位放在里面,这类祠堂在徽州地区乃至全国都罕见,体现了徽州先人对孩童的至善之心;与此类似的还有东山村的姑婆祠,是放入未结婚少女的牌位的祠堂,体现对女性的尊重,这在以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中也是极少的;还有东山村中的一块清朝禁山碑被发现并由村民自发挖出、洗净放在东山水口处,告诫大家不要滥砍滥伐,要封山育林、尊重自然,这体现了村落的宗族凝聚力……
村落作为徽州人居环境的核心载体,可能是作为徽州人,骨子里更有着说不尽的对徽州文化的柔情与热爱,对真正的徽州人居环境有着更切身的体会吧。徽州村落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徽州文化实体化、感性化以及集中化的重要基础因素,他包罗万象、兼收并蓄,能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无论建筑风格、自然风貌、人文环境等都独树一帜。汗水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我们要去活态传承。记住乡愁,留住生存的根。
新闻推荐
□戴新彪兴村是黄山脚下的一个行政村,属于黄山区甘棠镇管辖,也是通往黄山酉大门的重要门户。程氏宗祠坐落在兴村的西边,背靠大山,前方空阔,显得高大雄伟,外面屋檐翅角直剌蓝天,呈凤凰展翘腾...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