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秋见英坑醉

黄山日报 2017-11-30 14:15 大字

英坑水口 黄良顺/摄吴静

在徽州的峦岫攒簇间,静卧着许许多多的古村落,千百年来,晨起闻鸟鸣,暮归观山幽。英坑,就是在年复一年的落木萧萧中、山雨濛濛里绵延着山村的光风霁月。

英坑地处皖浙交界,隶属于歙县杞梓里镇。

深秋的阳光,暖和又爽朗,恰恰好地伴我们去探访英坑。当一个个村庄被我们甩在身后,当一座座青山越来越清新的时候,我们抵达了目的地——英坑。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诗仙李白咏叹宣州谢朓楼外好景的名句。可英坑老人们偏说那是这里水口的真实写照。无奈岁月沧桑,今天的我们已无从探寻这雅景。举目望去,水口处只存一座叫永年桥的古桥,而桥的周遭那绿意葱葱生机盎然的水口林,却是丝毫不逊色于当年。

据史料记载,永年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后被大水冲毁,1786年复建。桥为单孔拱式,桥面上的栏杆是近年修建的,整座桥古朴敦实。石砌千年,斯人已去,古桥依然在岁月的风霜中,静静地横卧在潺潺不息的溪水之上,而当初的小树苗也已是古木参天。

相传古时的英坑水口,从永年桥到村居,有300多米的布局,在300多米的河面上,除现存的永年桥外,还有两座石桥为石户桥、枫树桥和五猖庙、关公庙、汪王庙,历经岁月的洗礼,那些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青山埋忠骨,绿荫护英灵。在水口处,矗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为纪念1935年金竹革命暴动牺牲的红军战士而建立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遒劲的几个大字震撼着我们的灵魂,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生命和鲜血在血雨腥风中捍卫信仰的,我们只能用最虔诚的心去悼唁、去缅怀、去景仰,去感受心灵的纯净与信仰的力量。

风,带着点点柔情轻拂而来,一脉心绪,随风轻轻摇进古村的怀里。英坑是黄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和徽州各地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相同,有着自己的族祠。黄氏宗祠——叙伦堂始建于元朝,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进行过修缮。祠堂内的木雕、砖雕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是主结构完好无损。在祠堂内的木柱上,依稀可见“毛主席万岁”等标语。一个时代的印记还未走远,岁月沧桑,古祠堂却依然如旧,也许,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更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人情冷暖,多少的喜怒哀乐,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繁华与落寞,随着时光的久远愈发的醇厚。

村子里还有许多条意境深远的古巷,很安静。巷道或宽或窄,两边的墙壁保留着历史沧桑的色调,千年岁月的风尘深深地烙印在上面。幽幽地漫行其中,无端的,不由自主的,一丝丝伤感的思绪便会涌上心头,那一缕淡淡的清愁和着斑驳的老墙,不小心就被凝成一幅旧日的画卷,让人心生怜惜。

在古巷中穿行,风细水软,旧影依稀。木雕、砖雕、石雕,经工匠之手,散落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走在老巷子中,听脚步轻叩被岁月打磨得锃亮的青石板的微响,感受那种慵散而迷人的味道。

青砖白墙、黛瓦黑顶、石台阶、青石板,这些保留着的原始村落形态,是先民们生活的符号,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就浸透在这一砖一瓦一石之中,而这一砖一瓦一石之中隐藏着的,是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青一色的黑灰小瓦,掩盖了千年不变的山村习俗。地狭人稠的英坑,沿袭着古徽州的传统,要么勤奋读书,飞出大山,要么离乡外出从事商贸经营,只是现在的徽州女人不用留在深宅大院独守空寂,她们可以和男人们一样,走出大山,在外面精彩的世界里展示自己的风采。

田间地头,巷道院落,溪头水边,秋风吹过,秋叶满地,秋菊飘香。红彤彤的辣椒、黄灿灿的老南瓜,渲染着农家小院的秋光,那一户户农家,一家有一家的秋色,一院有一院的秋景,每一处,都弥漫着小园风情,都能戳中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村庄也在不断地向外围扩张,现代化的设施也进驻到了古村。除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的触及,互联网、24小时惠农金融服务室等相继走进了古村落。徜徉在古朴自然的村落中,嗅着空气中飘着的草叶的清香,农家小院、新式楼房、古民居、炊烟、闲坐的老人、玩耍的孩童,营造着家园的温馨。

山林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清,风清、云清、水清,置身山林,让人心旷神怡。踩着清冷、安静、落叶满地的小径,我们攀上了村子边的一处高坡,蓝天白云之下,群山环抱着的英坑悠然而宁静,澄澈的天空,多姿的白云,远处山色浓黛,近处山色斑斓,粉墙黛瓦,尽显疏朗淡雅的风格,群山、农舍完美融合,呈现出写意般的唯美。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正如徐志摩诗中所言,我们是英坑的匆匆过客,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在那层层的山林深处,在那悠悠的白云下,那座叫英坑的美丽小山村。

新闻推荐

“picc安徽人保杯——无记分,有奖励”抽奖歙县90后驾驶员获万元加油卡

□记者吴玉莲文摄晨刊讯11月28日下午3时,市交警支队举行第七届“picc安徽人保杯——无记分,有奖励”活动现场抽奖仪式,抽取一二三等奖,26位市民获奖。其中,三等奖20名,奖品为面值200元的加油卡;二等奖5...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