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敬老菊花不落瓣

黄山日报 2017-11-02 14:54 大字
汪燕燕

又到九月重阳,朵朵傲霜的菊花正以蓬勃的气势在徽州大地上葳蕤绽放。我不由想起那个叫汪小菊的女人,她用善良、辛劳和坚韧成就了一个徽州孝媳的感人故事。

没想到,去年重阳节初见她后,在公交车上再次遇见她。

岩寺开往景区呈坎的公交车半小时一班,我常乘坐这路车途经老家潜口时下车去看父母。记得那天上午,我坐在车窗边,窗外寒冷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或许因是早班车,车子有一半位置空着,构成一个有点冷清的空间。一阵风从没关紧的车窗钻入,我不禁把脖子上的围巾拢紧一些。

车子开过七八里地时,一个约摸年过七旬的老太太突然窜到路中间伸出双手拦车,司机一个急刹车,车上人猝不及防,往前冲了下,多数人碰到椅背上,“找死啊?”有火爆脾气的在责骂拦车老妪。司机刚将车门打开,那老人迫不及待地半跪半蹲着往车上爬,只见我左边后排一个女人箭步向前搀扶起惊慌失措的老人,将她在空位上安置好。车门关上,一股暖意弥漫开来。一切那么自然,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我感觉这个戴着老式眼镜,朴素得如邻家大姐的女人很眼熟,好像在哪见过。

我又打量了下她,她见我看她也望望我,双方都有点意外地叫出了声:“是你?!”

一幕幕往日情景霎时在脑中再现。记得去年重阳节那天,我和妇联、社区一行几人去探访了一个只有瘫痪在床近十年的公公和儿媳两个人生活的特殊家庭。一进门,墙上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茶几边自制的沙发套透着女主人的心灵手巧。走进老人的房间,空气流通,干净清爽,床上被褥整洁,根本看不出是多年瘫痪在床的病人的卧室。

这是一个曾经其乐融融而后支离破碎的家。三十年前,20岁的汪小菊和当时在歙县水利局工作的丈夫经人介绍认识恋爱结婚,当年公公刚从徽州区邮政局退休。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小两口将准备在乡下居住的父母接到了城区一起生活,作为儿媳妇的汪小菊自然承担起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全部责任。两位老人见人说起这位媳妇,嘴上总是笑呵呵的。1987年,汪小菊生了个大胖小子,给这个家庭更是增添了喜气。

原本以为一家人的日子会一直这样快乐平淡地过下去,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让这个幸福的家庭发生了剧烈的变故。先是1994年初婆婆开始患病,小菊在病床前精心伺候,直至老人撒手人寰。继而在2002年,丈夫又突患脑溢血,小菊为其治病倾尽家中所有,甚至还找亲戚朋友借钱,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丈夫的生命。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丧夫之痛让36岁的汪小菊感到天昏地暗,负债累累让汪小菊不得不去面对生活的残酷。也曾有好心人劝小菊再嫁,但小菊为了年老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拒绝了。勤劳的小菊起早贪黑到菜市场卖菜,渐渐生活有了起色。孰料,几年后,83岁的公公也突发脑溢血,重重地摔在地上,导致中风后腿又摔断,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汪小菊面对苍天,再也忍不住了,痛苦的泪水不停地流下来。就在小菊心生放弃生活念头的那一刻,她看到病床上的公公无助地望着自己,又看到正在上高中的儿子呆呆地坐在家里,于是,小菊擦干眼泪,拉着儿子一起来到公公的床边,对他们说:“没关系,以后还有我,日子照样过的。”就这样,坚强的小菊选择了担当,用羸弱的双肩扛下了所有该尽的责任。

都说儿媳妇照顾公公非常尴尬,汪小菊一开始也觉得特别难为情。但看到老人遭受病痛实在太难受,她心一横,也顾不得什么了,硬着头皮帮老人换衣服、擦身子。后来慢慢想通了,她觉得公公虽是丈夫的父亲,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没啥难为情的。时间长了,她学会了给老人理发、刮胡子,让老人在家里也能清清爽爽。

日复一日,每天早上,汪小菊洗漱完毕就来到公公的房间,检查老人有没有尿床。如果尿床就赶紧把老人背到沙发上,然后把床褥、老人的衣服等全部换下来洗,再换上床头她自制的棉布尿片。有时候刚把老人换好床单,结果又被老人弄脏,弄得小菊措手不及,她根本顾不上计较,赶紧给老人再换。老人身上没力气,胳膊抬不起,穿衣服简直比给小孩子穿还费劲,小菊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老人每餐只吃一小碗,小菊怕他营养跟不上,总是费尽心思弄些可口的饭菜给老人吃,早餐常将鸡蛋、南瓜、玉米、蔬菜、肉松、百合等打成浆喂老人。平时小菊在厨房忙活时怕老人掉下床,细心的她用软布条编成辫子拦在床头。遇上晴好的天气,小菊也会把公公从楼上背到楼下,躺在椅子上晒晒太阳。去过汪小菊家的人都知道,她家常年备着纱布、药膏、爽身粉、湿纸巾等,老人房间就是在炎热的夏天也没有一点异味,常年卧床的老人身上连褥疮也未曾有过一个,简直是奇迹。

几年间,儿子高中毕业当兵,从部队回来后在当地工作,一家人在小菊的细心料理下,生活越来越快乐。2011年,儿子结婚生小孩后,搬出了这个不大却充满温馨的家。又剩下公公、儿媳两个人生活了。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非常孝顺,得空就来帮妈妈一起分担一些辛苦。

小菊一直保持着开朗和热情,在照顾公公之余,心灵手巧的她懂裁缝、会刺绣,常帮左邻右舍改个衣服剪个鞋样等,她也喜欢和小区里的人一起打打腰鼓、跳跳广场舞,可是从来都只是一会儿工夫,连上街买东西都是快去快回,就怕老人有闪失。照顾老人已成为小菊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

“你去走亲戚?”我看着小菊座位旁的水果、牛奶问。“半个月前,老人走了,这次没抢救过来。”她哽咽道,眼圈有点红。那朴素和善良点燃了我的思绪。

新闻推荐

书香雄村传非遗助推文旅新发展

□记者汪嫒文/摄书香雄村传非遗,山中天谷油茶香。10月29日,由歙县县委、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乡村游系列活动在雄村山中天谷景区隆重开幕,自此,该届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也拉开帷幕。...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