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阳节,听老人说说心里话

黄山晨刊 2017-10-27 18:45 大字

□实习生桂文君

记者舒俊

重阳节前夕,记者采访几位黄山老人,听他们说说幸福与烦恼。

A

爱好广泛,相伴开心每一天

今年70岁的江镇荣爱好广泛,喜欢唱歌、书法、诗词,还是市老年大学诗词提高班班长。

在外人看来,晚年生活幸福的他过去其实也有烦恼。爱人于2005年病逝,他曾一度陷入哀伤,后来想只有自己和孩子们过得幸福、外孙们茁壮成长,就是对爱人最好的告慰。“爱人走时,小外孙还在他妈肚子里,一个五月走,一个七月生。后来我在合肥帮小女儿带孩子,现在小外孙读初一了。大女儿在屯溪工作,大外孙读高一。”女儿工作稳定,孙辈也大了,江镇荣2014年结识现在的老伴。“我和老伴都是企业退休职工,我70岁,她68岁,退休都有两千多元的退休金,开开心心每一天,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的。”江镇荣说。

重阳节到了,江镇荣有感而发:“国家富强,有党和国家关心我们老年事业,日子越过越开心。”

B

自学才艺,平生事记到U盘里

江克强是歙县坑口中心学校退休教师,今年70岁,由于害怕老年痴呆,学了一些作词、谱曲、做视频的才艺。

“行家创作一首歌有时只要个把小时,我做一首歌要花不知多少天。一首歌的词要推敲无数遍,有时还要向别人请教。词写好了,谱曲更难,自己哼了一遍又一遍,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想到一句好音调,赶紧起床记下来。歌好不容易写成功,还要请人做伴奏带、做视频。”虽说创作不易,但这个爱好也带给他快乐。一首《九龙瀑之歌》在第二届全国大型音乐展评中获银奖,并被收入《放歌中华第二届全国大型音乐展评获奖作品集》。他最得意的作品是《黄山欢迎您》,被收入《全国原创歌曲歌词获奖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能为宣传黄山出点力,自己也觉得开心。现在,我又自学了一些拍摄技能,还跟着焦纪胜老师学视频制作。”生活充实的江克强前两天又创作一首歌颂十九大的歌曲。

如今的江克强忙着写歌、做视频、写小品相声、建乐队拉琴、组织小演出,倒也逍遥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我今年70岁,老伴63岁,总有一天我们会‘双双把家还\’,可我们的‘家\’至今还不知在何方?”不过,为人豁达的他很快想通了,“现在许多人都怨墓地太贵,我已做好妻子和儿孙的思想工作,决定百年后不要墓地,不要骨灰盒,不搞葬礼,只要把我们平生想传下去的事记到U盘里,给后代人每人发一个U盘就行。到了清明节,后代人想念我们的时候可以看看U盘里的内容。”

C

幸福很简单,在平凡中开出花朵

戴奶奶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淑仪,长相也很符合,身材小巧,五官秀气,说话声音很轻、很柔。

戴奶奶出生于上海,因战乱随父母来到徽州。问起奶奶和爷爷怎么认识,奶奶如同初恋少女一样,摆摆手,娇羞地说:“要不是这个老头子当年一直缠着我,我才不会跟着他呢。”戴奶奶说,和爷爷认识的时候,她在厂里上班,爷爷在学校当老师。每天爷爷下班后都会骑自行车来厂里找奶奶,然后拿出中午学校食堂打的不舍得吃的“油水菜”给奶奶吃。奶奶笑着感叹:“人老了,可想起这些事,仿佛才刚过去没多久。”

就这样,戴奶奶随爷爷在休宁安了家。奶奶育有两儿一女,基本上是她一手拉扯教育成人。“那时候,他工作忙,白天上课,晚上回来还要做木工补贴家用,好歹这三个孩子都平平安安长大了。”戴奶奶和楼下老邻居聊天,总会夸这三个孩子孝顺懂事。

74岁的戴奶奶一生都奉献给家庭,即使现在还是有操不完的心。她时常想着孩子的工作会不会顺利,会不会压力很大,想着最小的孙女远去北方上大学会不会不适应,甚至想着曾孙们会不会吃不好、睡觉不老实。戴奶奶说她其实不怕变老,就怕给子女带来负担,还担心老伴的眼睛老花得越来越厉害、血压越来越高。说着说着,奶奶看着爷爷又笑了起来:“和他搭伙过了大半辈子,看着这个社会越变越好,自己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很知足了。”

新闻推荐

感悟《一半忧伤》

时光荏苒,光阴匆匆。我又拾起《一半忧伤》,那是我的一位名叫孙洁的老师的赠本。我是在皑皑白雪前读完这本书的,兴许是风夹着寒雪,让我一页页的翻阅都觉着吃力,读至一半忧伤处,心更觉得生疼。老师的文字...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