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翰墨大家—新安张氏三代笔墨韵味与精神

合肥晚报 2017-09-06 02:50 大字

张仲平

张君逸

张翰飞

◎张仲平《黄山烟云图》

◎张仲平《为祖父张翰飞造像图》 

◎张君逸草书毛泽东《长征》诗 

◎张翰飞草书《论黄庭经》

◎拨开历史的尘埃——新安张氏三代书画捐赠展

◎张君逸《黄山归来》

【张仲平】

张仲平,当代著名绘画大家,新安画派张氏第三代传人。 字梦松,号黄山人,1939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合肥晚报书画院学术顾问、黄宾虹画院院士、安徽新安画院副院长、民建中央画院画师。其自幼秉承家学,在书画艺术上耕耘六十余年。祖父张翰飞、父亲张君逸皆为民国期间著名画家,民国中华书画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张翰飞与黄宾虹、汪采白被誉为“新安三雄”,为安徽省百位历史文化名人。当代著名评论家孙克在《拂去历史的尘埃》一书中如是评价:“张翰飞中年在黄宾虹之上。”

张仲平对新安画派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过卓著的贡献,形成新安张氏一脉的山水画艺术,其笔下的黄山风骨苍劲,气势磅礴,在当今画坛形成广泛的影响力,著名画家侯北人称之为“清湘后又一人也”。90年代 张仲平多次赴日与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多国艺术团体及个人收藏,2011年11月4日安徽省博物院为新安张氏三代举办书画收藏展,收藏了张仲平五十六幅作品并出版收藏专集。其艺术传略入编《歙县地方志》、《黄山市地方志》、《新安画派》、《徽州人物》、《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数十类书画辞书。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东方卫视等众多主流媒体曾作专题报道。2013年7月,张仲平被授予“薪火相传——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称号。其巨幅作品《黄山迎客松》于2013年10月21日被中南海收藏。  近年来,张仲平先生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大家及大收藏家认可,并被北京、上海等一线藏家追捧,且被多家收藏机构称为“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大家”。

2017年8月17日,由安徽博物院、宿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墨彩华滋  薪火传承——新安画派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三代书画佳作展”在备受期待中拉开了帷幕。三代大师精品汇集,重温清末、民国直至近代新安重要代表佳作杰构,再现传统新安鼎盛辉煌,一时间,市民涌进宿州市博物馆,一睹新安画派张家三代笔墨韵味与精神。

本文就此次展出的作品对新安画派乃至中国画馆藏展示、研究、考据的深远意义,做一次浅显的梳理,目的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学者对新安张氏以及新安画派作更深层次的挖掘。

意义重大的捐赠

1.家风可歌可颂

新安张氏一门诗礼传家,是新安画派中极少的一门几代同为著名山水画大家之族。祖辈张翰飞、父辈张君逸皆有义举,堪为世人楷模,闾间代代传颂。早在民国年间,张翰飞先生就多次举办展览卖画集资,或营救爱国人士,或慷慨捐资办学。

子张君逸,克绍祖德,将17件古玩字画捐赠给了歙县博物馆。

孙张仲平,四处重金寻购流失的祖、父辈手迹,使张氏三代的“后新安画派”经典之作,以完整的面貌呈现于世。2011年将家藏祖孙三代130幅作品,全部无偿地捐赠给安徽博物院永久珍藏。

张氏三代的无私义举,充分体现出该家族的崇高情操和博大胸怀。

2.书画品质优良

新安张氏祖孙三代皆为同派大家、一脉相承的书画作品,流传有序又自成体系。品质优良、无有争疑,符合国家博物馆收藏文物真精新的标准;非常适合于专题性的收藏、研究和展示。

这批精美书画的入藏,不仅于时代上充实了省院库存近现代藏品的典藏,也在内容上丰富了书画类藏品之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弥补了国家对于“后新安画派”作品收藏瞆乏的缺憾,使我们今后在对自明清以来新安画派进行系列宣传之际,可依据实物延长观众对本省地域性艺术成就的审美视线,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该派博大精深之内涵。

3.宣传以画鉴史

安徽博物院于2011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展出了张仲平先生所捐一百三十幅字画。并随之进行了出版大型图册、开展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讲座及邀请媒体发布新闻等多项配合的宣传活动。

通过博物馆这个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开放的、对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平台展示,能使更多的观众方便而近距离地欣赏到“后新安画派”的艺术风采。用崭新的视角纵向领赏安徽画坛依据明清以降“学人画”为标识之美术发展的脉路,并横向体会该派对于各时代其他友军画派的重大影响。

当人们从一个具有明显传承与嬗变轨迹的地域性画派角度,追视整个世纪传统山水画风格演化轨迹的同时,亦可令张氏三代独特的书画艺术和高度成就,生产出具有辐射性作用的巨大影响。不仅有助于对中国画之演变的深入研究,而且非常裨益于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向。

祖孙三代享誉画坛

张氏祖孙三代作为“后新安画派”之杰出画家,既沿袭了传统的笔墨技法和精神理念,又因时代变迁而显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张翰飞“以雄见长”、张君逸“以逸取胜”、张仲平“以气称雄”。  

他们的山水画,作为中国画坛近代百年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和见证,赢得了世人崇高的赞誉:“张翰飞之盎然古趣、张君逸的仙风道骨、张仲平称水乳交融。”蔚为大观的艺术成就,于新安画史之振新、对中西画学之融合,实乃近世所鲜有,堪称艺林传奇。

1.张翰飞的沉雄山水和峻厚书法:  

张翰飞(1884~1939年),近代山水画大家、安徽省百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平生多绘黄山风景,画面盎然古趣;直接取法宋元,得黄公望精髓而卓然自立。构图宏大、气韵生动,神胜于形,风格沉雄。中年作品既与黄宾虹后期造诣相似,俨然一代新安画派领军人物之风范。其画面貌多样,有水墨写生、粗笔浅绛、细密深厚、小青绿山水四种风格。书法深受赵孟頫“书画同源”理论的影响,尤以饱满峻厚的章草最佳。字势雄强,结体圆稳,大家风范。

2.张君逸的雅逸山水和宽健书法:

张君逸(1905~1969),翰飞之子,现代山水画大家。笔墨能随时代变迁,擅长以郁茂的树木等变易其格。画路宽广,内容多样。除继承传统技法如北宋米家云山、南宋马一角夏半边、元代云林两岸隔一水、明代董其昌长线披麻、清初弘仁枯寂山水、查士标漫漶墨韵等外,更有青绿山水之美和实地写生创作。笔墨韵味颇见个性神采,风格愈到后期,愈见沉雄雅逸。

格调雅逸的花鸟画,全然传统文人画的笔意情怀。既深化了所表达对象的形式美,又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意境。灵健峻逸的行书透露出坚韧脱俗的个性气质;草书洒脱跌宕、逸气俊发;隶书结字宽博、笔致遒劲。   

3.张仲平“水乳交融法”山水:

张仲平(1939年生),当代山水画大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安徽省中囯画学顾问。既有家传翰墨风骨和扎实的传统功底所酿成之沉迈笔性,又于素描、速写、墨法、色彩等诸方面修养皆深有锤炼。更擅长用异域文化元素中变形夸张之手法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以“落墨笔九法”及“水乳交融法”突破传统山水形制而自铸新貌,向着水墨干湿相映、笔法皴点交融、色墨交辉妙韵、山河氤氲苍茫的现代化山水面貌奋进。

承上启下,雄踞画坛

1.更替了新旧画风

三百多年来,新安画派从星火燎原到代有传人、名家辈出:前有志趣相近的“新安四家”(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开宗立派、后有清末民初立志传承的“新安三雄”(张翰飞、黄宾虹、汪采白)放笔畅写黄山形神。“后新安画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飞跃,堪称中国画坛一段固守砥砺的佳话。

尤其是张翰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享誉画坛,参加了主张“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后来又参与创办了《北平中国书画研究会》。(其子徒们均成长为现代画坛大师,如启功先生便是他们当时最小的学员),被时人推誉为“三雄之首”。  

子张君逸:于整肃中见萧散形制的画风跨越了新旧时代,笔墨意境皆经自我熔冶而出篮成其新局。  

孙张仲平,身处国画变革创新的时代,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由传统图式向现代体气转型的实践尝试;其新山水所表现出气吞万象、磅礴罔测的雄奇面貌,被誉为“现代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  

2.突破了画科题材

张氏三代虽然自我定位于“新安画派”系列之内,但实际上作品题材早已突破了山水画的范畴。  

翰飞的成就跨越到书法类别,君逸又涉足于花鸟走兽科目;仲平更拓展到人物画的领域。遂使古代“海阳四家”、前新安大师们所开创的山水画派,赓续为后“新安三雄”的张氏家族美术全科。  

笔墨上大胆突破和实践上勇于奋进,不仅确保了新安画派在时代变迁中的传种不灭,而且也达到了艺术上从量到质的蝶变。贡献巨大,功不可没。

3.张氏艺术的贡献  

张氏艺术从祖辈浓厚的文人画精神古典形态,演化到张仲平的传统画当代型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固守和应变能力及整个中国山水画坛的发展趋向,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安画派本固枝荣、生生不息的深刻思考:如何理性地把握和运用时代趋势对个人成就的影响,以坚定在继承中国画传统道路上变革创新的步伐。

张氏家族秉承新安文脉的贡献,绝非仅限于凭借深厚学养和精湛技巧对新安画派笔墨艺术的继承发展,而是能通过意境格调的更新展示时代视角的改变,将徽州以“学人画”为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载体脉路更加发扬光大。

巨大的艺术成和举世瞩目的声望,启迪并吸引了众多以黄山为表现题材的新安画派继承者们,在汲取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和古人笔墨之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山水形制和表现技法的范囿而自铸新貌。推陈出新再创新的辉煌,有力地扩大了新安画派在全国乃至国际画坛上的影响。

(文章作者 张飞莺 安徽博物院研究员)

新闻推荐

黄山市6个村镇将上榜省生态乡镇(村)

日前,省环境保护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拟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的公示》,黄山市3个乡镇3个行政村将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村)。据悉,全省共56个乡镇和98个行政村将获此殊荣。在此次评选...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