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有品筑梦黄山

黄山晨刊 2016-09-30 00:00 大字

□ 记者 汪嫒 文/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底蕴。一座城市,无论大小或发达与否,拥有了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特色,也就有了灵魂。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实施文化惠市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彰显“梦幻黄山 礼仪徽州”城市形象。

A

徽州古建全面保护

皓月当空,霓虹辉映,斑驳的马头墙上树影婆娑,利用现代光影技术投射,一段段徽州文学、戏曲典故影像若隐若现,这是夜晚的屯溪黎阳,一处集传统人文与现代时尚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街区,处处美轮美奂。而在6年前,这一片还是破败脏乱的老房住宅区。

2009年,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2014年,在巩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5年成果的基础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使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黄山市推出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

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启动后,有序推进古民居产权流转改革,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建筑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打造新型业态1114处。“百村千幢”工程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徽州府衙修复”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徽州区呈坎古村落保护项目列入国家文物维修样板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4处、省级4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6处,中国传统村落68个,省级传统村落108个,徽州区岩寺镇等7个镇、村入选省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

B

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经文化部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打破行政区划、跨省市县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旨在徽州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区域内对其所承载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全面的整体性保护工作,2008年设立。近年来,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黄山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科学统筹,创新思路,积极实践,不断推动非遗保护迈上新台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4项、省级22项,非遗传承人国家级9人、省级111人,竹艺轩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等27家单位被评为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打造了两省三地歙砚技能大赛、徽州民歌大赛等非遗活动品牌。编辑出版《徽州技艺》系列丛书、《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徽剧志》等专著。

9月27日上午,全省非遗业务工作专题培训班在黄山市开班。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先有说,在全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当中,黄山占据最多,而且黄山在非遗项目的申报、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这块做得最扎实最有效,在全国都处于较有影响和领先的地位,这也是将这次培训班放在黄山的原因。

C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踏着音乐的节拍,演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换着舞步和动作。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歙县政府精心打造的大型黄梅戏音乐剧《曙光曲》正在紧张有序的排练中。该剧以歙籍革命音乐家张曙为创作原型,是今年市文化委重点打造的精品节目,已入选安徽省文化强省资助项目。

近几年来,市文化部门深入基层开展采风创作,打磨编排了一些原创文艺精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赛事上取得不俗成绩。5年里,黄山市出版发行了《阅读徽州》、《徽州文化大辞典》,推出电影《邓小平登黄山》《火红青春》,电视剧《女祠》,纪录片《大黄山》《挑山女人》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大黄山》获得2014“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评选自然及环境类“亚洲制作奖”;原创歌曲《月映徽州》等5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宏村·阿菊》等3个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大黄山》《挑山女人》获首届安徽省纪录片大赛十佳作品;舞蹈《挑山》获第六届华东专业舞蹈大赛创作二等奖和表演三等奖,并与声乐《十绣鞋》一起获安徽省群星奖决赛一等奖;京剧小戏《挑起一片天》参加全省小戏调演独揽优秀剧目、编剧等6个奖项;少儿舞蹈《种状元》获省少儿舞蹈汇演一等奖、第三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比赛银奖,少儿舞蹈《翔》获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小荷新秀奖。

D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古文观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散文》……新的旧的书册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桌上,四周的书架上也根据农业、畜牧业、文学等类别摆满了相应的书籍。这是今年8月下旬,记者在休宁大阜村农家书屋内见到的场景。当时正值暑假,不时跑来三两儿童,找了几本童话故事、连环画等书本津津有味地看着。

近年来,黄山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类民生工程考核连续五年走在全省前列。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8个、美术馆2个、博物馆5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1个、农家书屋901个,均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全市38个美丽乡村列入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占全省总数12.3%,居全省第二。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2155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98%。全市101个乡镇、74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城乡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超过35万户,各中心城区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100%,市区县城网双向网改造率100%。近年来,黄山市扎实开展“送戏进万村”和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每年送戏下乡75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近9000场。

E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每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建设100个,项目总投资496.46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

截至“十二五”末,黄山市共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10个,命名市级文化产业基地21个。

此外,黄山市推动文化金融合作,建立了市级文化直接融资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有22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设黄山市文化旅游专板,首批50家文旅挂牌企业中文化企业26家。

新闻推荐

约人到家中吸毒女子被拘加罚金

歙县一后女子姚某邀朋友来家吸毒,不料东窗事发被提起公诉。歙县法院审理后,判决被告人姚某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元。审理查明,年7月的一天,姚某收到“毒友”发来的信息,询问姚某要不要吸毒...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