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退耕还林绿了山坡甜了心窝

黄山日报 2016-08-17 00:00 大字

8月15日上午,笔者来到歙县昌溪乡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的双源村凤岐自然村,只见村前山林如黛,连绵起伏的山峦松涛阵阵;村后枫树、板栗树、柿子树与核桃树随风摇曳,蔚然成林,野生的弥猴桃挂满了枝头;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远近相闻,在山谷间回荡。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水土流失严重、山体灾害频繁发生的地方。

“十几年前我们村后山全是近25度以上的坡耕地,每年的山洪水起,泥石流直接危胁农家土房子,令人提心吊胆;夏天太阳暴晒,出门连个躲荫的地方也没有;冬天一到,则山风呼啸,寒冷无比。”在谈到凤岐以前地貌状况时,村民吴叶洪这样说。

昔日的坡耕地如何变成绿树成荫?答案是“退耕还林及造林成果”。2002年伴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为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返弹,政府按统一标准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现金补助,退耕户还享有林木所有权,承包期可延长到50年。据了解,仅2002年一年凤岐村退耕还林造林403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5%,至今共累计发放资金80余万元。

经过村民10多年的精心抚育,现全村已是绿树环绕、村在林中,实现清水下坡、土不出村,年产板栗5000多公斤、甜柿子10000多公斤……村庄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退耕还林还促成了村民走出大山。过去耕种土地每天在地里忙碌,费时费力却挣不到什么钱。退耕还林后,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了空闲时间,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大家逐渐改变了土里讨饭的生活方式,走出了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如今大多数村民在城镇买了房子,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正如凤岐村岭脚善孝亭一幅十几年前刷写却依然醒目的标语所书,“退耕还林:绿了山坡、甜了心窝”。 ·吴文杰·

新闻推荐

歙县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本报讯近期以来,歙县各地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全年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今天来主要告诉你,你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申请已经在村里评议通过交到镇里了,另...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