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萌坑里的中国

黄山晨刊 2016-03-16 18:38 大字

□  老 湾

核心提示:看完石壁墙,原道返回萌坑岭,当我站在路亭处回望萌坑时,惊奇地发现另一个神奇萌坑的衬托下,它的形状恰是一只大公鸡,像极了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

当拐过第一道山脊,一道白色的亮光惊现在我们眼前:水库范围内琼树银花,山舞银蛇,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高耸入云的水库大坝屹立在银白的雪景当中,宛如一位威武的壮士,守护着萌坑村的第一道关隘——这里就是萌坑大峡谷。

美景催人脚,飞奔入雪地,到了金光眼(地名)时,这里的雪已经有十多厘米深,每一脚踩下都能听到久违的“咔吱”声,提脚带出的雪像面粉一样撒开,胶靴里的双脚不再冻得麻木,早就舒展开了。

当三棵状元松跳入我们眼帘的时候,早就按捺不住的我三蹦两跳来到松前,“咔嚓咔嚓”拍完照片后,就站在那里细细打量着这几棵萌坑的象征。几根高傲的毛竹,终于被大雪压弯了腰,从路外向路里深深地鞠躬,头叩到了地,态度之谦恭。我们也不得不弯下腰,从它身子底下钻过。不是每个到萌坑的人都要行这个礼的,我们倍感自豪,钻过它,便回到了梦的故乡。

里坦,前山(村名)人聚居的地方。里,里面的意思;坦,平整的意思。因村中心有这块平地而得名。里坦有眼井,井圈呈六角形,每面上刻有一字,具体什么字我也忘了。这井便是前山淩家吃水的地方。由于里坦有比较多的墙头壁画,这里我几乎每年都来好几趟,但很少注意这眼水井。这次当我走进里坦的时候,跳入我眼帘的恰是这眼小井,戴着厚厚的、绒绒的、白白的帽子,宽宽的帽子上还开了个大大的眼洞,透过那个眼洞,她正怯生生地向外看着我们,生怕我们不小心碰到了她。她就是安徒生笔下森林里的小矮人,十分俏皮、十分胆怯、十分可爱。

大塘是我们爬萌坑岭必经之地。大塘其实是由两个水塘组成,上塘和下塘,曾经是大墓村近百亩水田的灌溉塘。这段古道要经过一座小桥,然后是曲折的一段塘埂。塘埂的两边分别是水塘和小溪,由于上塘和下塘有比较大的落差,这里的溪水从上塘高处潺潺而下,洒落无数珍珠,形成一个袖珍型的瀑布。

路过大塘,穿过一片树木,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全身已经汗流浃背,坐在雪地里稍事歇息,直奔萌坑岭而来。几乎每一次回老家,萌坑岭成了必到的地方,特别是2015年,萌坑徽绩古道重修过程中,我曾隔三岔五地往萌坑岭跑,指导他们每一截古道如何修复,包括岭上的路亭。原来的路亭是两层楼,砖木结构,里面供着关公,外墙神龛里供着观音,亭南面有个土地爷,亭北应该还有三幢房子,是脚店,可供往来客人吃饭住宿,可惜这些早就化为一片瓦砾,尘封入历史长河之中了。这次路亭的重修沿用了原来的墙体,只留了一层,亭内用水泥做了两条长板凳,可以让来往的行人有地方歇息避雨。亭子外墙上画了一组壁画,其中一幅壁画里看到了一把大茶壶,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有脚店,脚店里有热茶。我也似乎感觉茶壶里热气直冒,茶香扑鼻而来,伙计端着托盘,小跑着唱一般叫到“茶来了!”惹得我更加口干舌燥,不得已从地上抓一把雪塞进口里,来个“透心凉”。

从萌坑岭横过山脊,站在棺材巷(地名)口,便可以远观石壁墙。石壁墙是一条沿着对面山脊垂直耸立的巨大岩石,上自汪大洋尖,下至半岭庵,高二三十米,长达几百米,蔚为壮观。当时修路亭画壁画的吕健君先生观后惊呼“徽州石长城是也!”大雪覆盖下的“石长城”显得特别苍桑、直率,翻过长城上的缺口,那边就是古石灰窑,曾经有几百人在那里烧石灰,供应着歙县整个南乡的建筑、生产用的石灰,想起那关隘一样的古道,曾经络绎不绝的挑夫,不禁肃然起敬。

看完石壁墙,原道返回萌坑岭,当我站在路亭处回望萌坑时,惊奇地发现另一个神奇萌坑的衬托下,它的形状恰是一只大公鸡,像极了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

新闻推荐

吴小朋时间过得真快阿土好友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甚是

□ 吴小朋时间过得真快,阿土好友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甚是怀念!阿土是个网名,其QQ个性签名上写着:“爱己,爱家,爱西村!”可是,去年元月22日,年仅53岁的他就丢下妻女和未竟的事业,匆匆地...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萌坑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