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道是华彩实则艰辛唐道华"地灾及时雨"的故事

黄山晨刊 2015-09-21 15:26 大字

□ 记者 王玲琳

黝黑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说起黄山任何一个区县的地质情况,便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就是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副队长唐道华,一名工作26年、兢兢业业、以队为家、常年在野外四处奔波、一心扑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上的高级工程师、安徽省地灾防治专家。

“白马王子”的蜕变

1989年,唐道华从四川成都地质学院毕业来到该队,当时的他才华横溢、皮肤白皙,是众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然而,26年的野外勘查生活,被风吹日晒成了“黑人”。如今,每每说到自己的肤色,唐道华总是会条件反射地摸下脸,笑言自己也曾白皙过。

唐道华的工作包括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一级保护、地质测绘、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勘察和审核把关等等,这些使得他一年中的工作时间不固定甚至很少有休息时间。黄山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重点易发区,每年全省有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此,一旦险情发生,就需要他们这样的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险、排险,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他的办公室,沙发上铺上简单的垫絮加一件大衣就是睡觉的地方,而胶靴和手电筒则是随时使用的必备品。

灾害现场及时雨

今年7月11日,受连续降雨影响,歙县长陔乡石门坑村牛岭脚处王(村)—街(口)公路上方突发山石崩塌,大小不一的山石沿沟谷滚落,崩塌处有巨石开裂呈悬空状,其中有两块重约200余吨的大山石滚落悬在距王街公路沿线居住农户50余米的上方,严重威胁下方4户农家1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接到工作任务的唐道华第一时间赶往灾害现场,在随时可能滑落的巨石周围翻山越岭勘察情况。

“山体崩塌导致山上的石头向下滚落,当时,山顶上一块巨石随时会影响到半山腰的两大巨石,给民房和公路造成威胁。”唐道华说,虽然他到达现场时当地政府和应急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应急措施,但面对巨石的排险方案一直无法确定。因为外行人看似简单的先行排除离民房最近的两块巨石,事实上在他们专业人士的眼里是不可行的,所以在他的专业意见下,抢险人员先稳定了山顶的石头,然后对民房近处的隐患巨石进行破解,消除安全隐患。

早出晚归保安全

2013年6月30日,黄山市遭受百年难遇的洪灾,徽州区多地泥石流导致民房坍塌。灾情发生后,唐道华和同伴们第一时间奔赴徽州区富溪、杨村等地,他和他的团队连续40天早上天不亮出门,晚上10点以后回办公室住下,第二天又赶往地灾现场。

“灾情面前,部队官兵、各地干部、群众都在随时会发生二次灾害的现场抢修道路,帮助灾民恢复生活生产,我们的工作就是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和预防,给出合理的施工抢险路线。”因此,唐道华和他的团队每天必须先与抢修人员进行线路勘察汇总等,在大家完成作业后才结束工作。因为他们必须对成百上千名抢修队员生命安全负责。

黑、瘦、沧桑和与家人连续40天打不到照面,成了2013年“6·30”留给唐道华的“礼物”。

为工作欠家人

20多年的四海为家工作,唐道华无瑕顾及家庭和孩子。因为工作繁忙和工作地点的不确定性,工作这么多年来,家里有个什么事情他却无法帮忙。因此,他的爱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放弃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孩子和一家人的起居。如今,唐道华的孩子已快大学毕业,每每说起孩子的教育和妻子为自己做出的牺牲,这位黝黑硬汉的眼眶总忍不住会湿润。

“黄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一趟黄山景区的路线排查走下来就是五六个小时,这么多年来,我在黄山景区行走了无数次,竟没有一次是陪妻子去旅游的。”唐道华说,游客在黄山欣赏美丽的风景,而他在黄山行走是为了排查地质隐患,四处查看、细心勘察每一处可疑的山体,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提出可行的方案。

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不仅及时出现在地灾面前,更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勘查项目的洽谈、成果报送等,为黄山市的地质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就为黄山市成功争取11个项目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业务,争取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

新闻推荐

秀美许村展新颜

□ 记者 冯劼晨刊讯 近日,记者走进歙县许村镇许村中心村,迎面而来的是修葺一新的农民公园,这让村民们在闲暇时间里,多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村前的古牌坊、古树和村中的...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