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问政古道风景独美(上)

黄山晨刊 2015-04-07 19:58 大字

□ 邵宝振

我有幸居于问政山下,开门抬头东望便见问政山绵延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竹海。占地利之便,登问政古道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运动,节假日乃至闲空之时亦时时登临。

问政山又名华屏山,位于歙县城东,海拔277.4米。据历代府、县志记载,问政山得名于唐代,唐大中十一年(857),于德晦自荆州来任歙州刺史,其堂兄于方外为修道之人,云游来到歙州,于德晦在华屏山为其兄筑问政山房。邑人聂师道年少之时拜于德晦为师,后任吴国师,亦号“问政先生”。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遂将该山命名为问政山。“天下名山僧占多”,问政山成为修身养性的好处所,山麓原有一寺二观十三庵,即:宝相寺、兴道观、庆福道院、一真庵、观音庵、钟山庵、谧庵、高眉庵、击竹庵、万竹庵、胜莲庵、高山庵、静藏庵、一佛庵、太子庵、新庵等。

登问政山的道路有许多条,但我还是喜欢从县城的问政门方向上山。出府城东门德胜门,抬眼望就能看见问政山麓,碧云朗天之下,翠绿的竹海中点缀着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俨然新安画家笔下的“山居图”。经过原高阳里坊,左拐进入上路街,穿过明代尚书许国长子许立德妻鲍氏的贞节坊,前行约50米,右拐进入小巷,再前行约100米,进入黄家坞,溯山谷的小溪而上,三拐两拐,就到了山脚,从这里开始就是青石板路了。石板大小不一,有各色的石纹,雨后特别有韵味,表面的坑坑洼洼显示出岁月的久远。拾级而上,沐清风,踏花香,穿竹海,步步登高。特别是仲春季节,大片的油菜花铺陈在山岗、田野,春风中送来微微的香气;两边的翠竹挺拔修长,摇曳多姿;苍松吐出了嫩芽,一派勃勃生机,催人奋进。

这段古道并不长,也不过1000米左右,对于我这样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显得轻松闲适。山半旧有“半山亭”,为人们憩息之所。明代郡守崔彦俊有诗曰:“踏到仙翁一半山,有亭翼翼枕其间。牧童指道云深处,更有幽奇莫便还。”继续前行,过一段陡坡,再走一段缓坡,抬头望,见一古老的城门,上面枝蔓悬挂,均为红麻石砌成,这便是问政门了。此是县城的东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嘉靖三十三年(1555),因小股倭寇入境,为加强县城的防卫,次年知县史桂芳始筑县城,嘉靖三十九年(1560)筑成。以乌聊山(长青山)、斗山为界,东为县城,西为府城。县城前抵府城,后枕问政,左临练江,右据石壁。周七里许,高三丈,下宽二丈,上宽一丈五尺,设城门四:东问政门,南紫阳门,西北玉屏门,北新安门。门各有台,台各有楼。门之旁侧各有司门舍四个,连弩台四个,守陴舍二十四,问政门之巅建瞭望楼一所。城墙依山而建,在山峦间起伏。只可惜的是,除了这座孤零零的城门还顽强地站在岁月之河里,其它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了。

我登上问政门之侧的原瞭望楼的旧址,锦绣风光一览无余:遥见黄山诸峰高耸入云;俯瞰县城四水汇集、五峰拱秀,练江如带,蜿蜒东去;近有太函山、龟山、飞笙山、紫芝山绵延不绝;而问政山万仞花屏,风光无限,东北有承舅岭,西南以鲍川半山为屏,周围有凤形、燕形、虎形、鸡形等喝形小山拱卫,山势如翔鸾舞凤。当斯时,闭目清心,清风徐来,恍如天上人间,顿有浊气烟消、神爽心清、飘飘欲仙的感觉。

问政山四时异景,奇妙变幻。一日下午,天下着细雨,我与在合肥工作的大学同学育明兄及友人张俊兄结伴同登问政山,我们一路穿街走巷,沿着翠竹掩映的山谷小道盘旋而上,青石板路面时隐时现。过问政门、访苍松翠盖,谒紫阳书院。在问政山顶徘徊良久,见古城云雾袅绕,水气氤氲,宛若仙境,两位朋友竟痴痴地喃喃呓语:太美了!真是琼楼玉宇,人间仙境!此情此景丹青妙手也难以曲尽其妙,怪不得歙县涌现了程嘉燧、渐江、黄宾虹、汪采白这些书画大家。我们一路欣赏着美景,一路聊着古城的文化与典故,擅长篆刻的育明兄回到清华坊即刻印一方——“振衣千仞岗”相赠。

山路在山脊上蜿蜒,长长短短的小道像龙须一样向两边延伸,通向竹林及竹林掩映下的民居。“皓月临轩修竹静,清风入座落花香”,这句前人的对联是对问政山景物的绝好描写。“竹”与“花”,皆是问政山的特产。问政山土壤为乌金砂土,宜竹宜花亦宜菜。早在明代就已广植毛竹,许多庵堂以竹命名。问政山笋常年不断,春季产春笋,冬季产冬笋,夏秋季则产鞭笋,特别是春笋“红箨白肉,坠地即碎。”清初歙籍诗人汪薇赞美问政山笋:“群夸北地黄芽菜,自爱家山白壳苗。”据民国《歙县志》记载,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在歙县三贡(春贡、万寿贡、年贡)的贡品中除徽墨歙砚外,还有问政笋2桶,每桶20斤。因此问政笋被称作“贡笋”,当不枉虚名也。

新闻推荐

彭鹏:石潭是音乐世界一片净土

□ 记者 程向阳春天和音乐、上海和石潭、野百合和油菜花、乡土和浪漫……3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歙县霞坑镇石潭村湖山岭观景台纵情绽放,演出如春风般吹开了许多人内心...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