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格斯特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得人心情都潮湿了尤其是那房门

黄山晨刊 2015-03-26 20:01 大字

□ 格斯特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得人心情都潮湿了,尤其是那房门上都滴水的“回南天”更是让人心情郁闷。好不容易天气预报说明天是个好晴天,朋友相邀,“爬古道去?”“好!”没有丝毫犹豫。

3月22日早晨起床,却不想老天依旧阴沉个脸,内心犯嘀咕。出门时嘱咐妻子带把伞,妻子说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不用了。忐忑上车。

一路前行,倒是心情大好。即使不出屯溪,沿着滨江大道,养眼的绿色和金黄的油菜花映衬得江水春意荡漾,娇艳欲滴。真想停下来掬一把。

这大好的春天,徽州,把一切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油菜花黄的簇拥下,我们进入歙县许村。果然,阳光明媚,一行人的心情愈发的好起来了。

知道并对这古道感兴趣,缘起于最近编发许琦和方光华的稿件。箬岭古道是徽宁古道的一段,徽宁古道是指从徽州府歙县通往宁国府(宣州)的一条古官道。这条道,从歙县出发,走城西北门,过万年桥,经富堨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坦至箬岭关,歙县段今天习惯称“箬岭古官道”,古风尚存,山光诱人。

山风徐来,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鼻而来。空气中夹杂着青草的、山花的甚至山泉水的味道,沁人心脾。(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当我们到达茅舍的临时停车场时,找位置停车已经是一件麻烦事了。看样子,早我们到达的已经大有人在。

从茅舍起步,古道蜿蜒着向上延伸,历经岁月的磨砺,尽管显得沧桑,却不失风韵。犹如一条长龙,历经七弯八拐,古道穿越过村庄、竹林,迎来烂漫的山花和拔节的青笋。那看上去还青葱的新竹直腾腾地往上串,生怕落后了似的,互相比赛着,形成了一片片竹海。

越过竹海,凉亭内山风习习,清凉透彻。远处盛开的广玉兰灿烂招手,与火红的樱花、茶花相互映衬,让人直呼养眼。恨不能多生几只眼睛,一看山花烂漫,饱览山光秀色。

尽管感冒气短,一路咳嗽。但是大汗淋漓之后,却似乎清爽许多。看到沿途的小孩一会儿在身后欢笑,一会儿跑到前面跳跃,似乎路边不经意的一朵小花也能引起无限的遐想,雀跃的欢呼。自然的好状态是如此的放松。而背着装备的驴友也越来越多,上山的,从山上下来的,互相招呼着,尽管一个个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似乎精神抖擞。

山里人好客,我们在一户人家门口稍作停留,女老人家出门笑脸相迎,喝口水?老人说,儿子女儿都外出了,自己已经83岁了,也在儿女处。春节回来,还是舍不得这里一块天。空气好,水好。老人说,当年逃难,从义乌逃到这里,如今这里成为了自己最为惦记的地方。清爽、整洁,虽然满头白发,但依旧精神矍铄。也许,这里的山水浸润了老人的每一个细胞。

拾级而上,箬岭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天险重开”几个大字让人遥想当年,汪公庙依旧香火缭绕,虽然已没有当年的风采,但是无论是从梅花岭、色领还是从箬岭经过的人,面对这位徽州精神的缔造者都会奉上一份尊重,一分敬意。

茶坦村的老支书对我们说,都说这条道是汪华开的。也有一种说法,这条道是当年孙策开的。汪华对这条古道重修过。老支书对这条古道情有独钟,对于“徽”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何以有“色领”?为什么梅花岭上无梅花?娓娓道来,让人感叹,徽文化的土壤是如此深厚,徽文化已经成为徽州百姓的生活方式。

曾以一首顺口溜博得外地游客满堂彩的老支书不仅颇具乡贤风采,而且烧得一手好菜。他说,外地的游客要吃土菜,而乡里的亲戚则喜欢城里的味道。果然,还未进入家门,门前晾晒的四个大火腿和一排鸡鸭鱼肉已经勾起了人们的食欲,而一桌的山野土菜则让试图减肥的女士也添了一碗又一碗饭。春笋、紫菜秆、萝卜干、火腿、腌鱼……“这是早上挖的,这是园里采的……”胃在这里享受着,也撑着。

走下箬岭,在许村镇上,新茶泛着清香。鲜叶45至50元一斤,收茶的老板说,今天收了300多斤的鲜叶。伸手抄起一把新叶,真真是味道好极了。旁边的卖茶人说,我们这里的茶叶,有好多种香味。山上有猕猴桃花香、兰花香,这些都在茶叶里。说话时,一脸自豪。

新闻推荐

歙县公路分局耐心宣传拆违建

□ 钱贵宝 余梓彬晨刊讯 3月24日,歙县公路分局路政执法人员在省道324线巡查时,成功拆除3km+500m处一村民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搭建的房屋。当日,执法人员发现三阳乡岭脚村...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