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歙县“支部+合作社”助农增收

黄山晨刊 2015-01-27 20:19 大字

□ 王自峰

晨刊讯 “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9000万元,较上年增长6%,从基地、农户、加工到销售,全程执行质量标准,产销两旺,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日前,黄山朝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绍东向笔者介绍道。

2009年,郑绍东牵头成立云谷茶业合作社,实现产销无缝对接。2012年,云谷合作社获省级优秀专业合作社,现在该社农民已达2000多户,建成1.8万亩优质茶基地,公司年加工精制茶叶1万多吨。

近年来,歙县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模式,通过党组织扶持、党员带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地方资源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增收的优势,创新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领农增收方式。目前,全县4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党员骨干1448人,建有专业党支部92个、功能党小组156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2万个5万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拉动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形成特色专业村和产业带,带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桂林镇宋村党总支书记吴云仪带头创办“宋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45户2300余人,葡萄种植6000余亩,成为皖南最大的葡萄基地。多家抱团扛牌,是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大特色。通过村党组织书记跨村挂职、大学生村官横向联系,促进合作社跨村联手,多家合作社抱团捆绑经营。歙县三潭枇杷专业合作社和8家合作社联手,社员2125户,统一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年产枇杷近2万多吨,“三潭枇杷”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提倡“双带”标兵领办,将能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能人,以“双带标兵”为主体,利用其在某一产业的技术优势,由其牵头组织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实现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桂林镇新管村“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村里15位蔬菜党员种植能人组成,该社为菜农统购农资、化肥、农药等,降低价格成本,保障质量。如今,韩国“白玉春”萝卜和美国大豆新产品产销两旺,外地客商闻风而至,菜农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引导流动党员有序返乡创业,加大对土地利用率。许村镇塔山村一带是歙北农村少有的农业盆地,由于劳动力外出务工,数百亩田地抛荒。塔山村党员汪化忠牵头成立“歙县化忠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从村民中流转承租田地400亩,土地利用率有效发挥。据了解,全县已有90多位流动党员返乡领办或共同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社,为歙县农产品走出大山、迈向都市打开了窗口,带动和促进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面对网络营销的兴起,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积极培养网络营销骨干,开办专题网站,“网上叫卖”悄然而行,增强了合作社在网络市场竞争力。雄村乡卖花渔村盆景专业合作社新生代盆景经纪人在网上叫卖盆景,形成了以洪晨、洪秀常等30余位网络销售盆景队伍,2014年销售额超过300多万元。目前,已有百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县内外网站,开辟对外窗口,促动产品走向外面精彩世界,为农民增收打开新的“绿色通道”。

新闻推荐

程基本:“村村通”公路需加强养护

□ 记者 钟伟 凌良晨刊讯 在歙县“两会”期间,来自歙县中学的政协委员程基本提出村村通公路建成后,出现养护资金不足、人员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急需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