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四大难题
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很难。钱从哪里来?产权如何认定?如何开发?如何满足农民需求?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破解保护困境。
钱从哪里来?
因没钱维修被空置或倒卖等原因,中国的古民居正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递减——这是黄山市古建筑保护专家姚顺涞长期跟踪的发现。
资金不足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一大难题。据安徽歙县住建委主任张四新介绍,当地经文物局普查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塔、古桥、古祠堂、古民居等在内有3785处,其中至少三到五成需整修,资金缺口巨大。
2014年,保护传统村落首获中央财政支持,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平均将获得300万元的补贴,为此中央3年将投入上百亿元。然而,对于传统村落保护,这笔钱仍是杯水车薪。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及社会共同努力。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不过,调研中记者也发现,一些村庄拿到中央补助,加上省市县配套和村民自筹等,多的能有上千万元。谁来监督花好这些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破解资金短缺过程中必须正视的课题。
产权如何认定?
资金短缺面前,产权归属也困扰着传统村落保护。
“要拓宽资金渠道,必须通过出租、认领、认购等办法筹措资金,通过编制古村落、古民居开发利用规划、项目招商引资等办法,鼓励社会公益组织、产权人参与保护利用。”黄山市建委古建专家陈安生说。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保护古村落还是古民居,目前都涉及一个最主要的法律障碍——由于土地属于农村集体,古民居不能进入市场自由交易,也不能自由转让。
“是时候考虑针对这一特例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了。”徽学专家、安徽文史馆研究员方利山说,在确保能得到较好保护前提下,应让古民居在不改变土地性质情况下可以自由转让,吸收社会资本投入保护。
如何开发利用?
记者所到之处,好多传统村落都在加紧修缮与改造。当“开发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时,如何避免不当或过度开发,无疑是传统村落保护又一难题。
事实上,很多地方早已开始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搞开发。但专家担忧,商业资本以逐利为最大目的,商业开发只是把古村当作一种产业,不是真正意义上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
“如果游客过量涌入,对村庄的自然环境会造成破坏,对村民生活造成影响。 ”黄山市城建设计院院长陈继腾认为,传统村落保护中要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做好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量。
如何满足村民需求?
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
事实上,即使是留下来的人,一旦有条件也急切想要搬出去或是改建新式楼房。 “村民们不喜欢住破破烂烂的老房子,他们宁可去外面租房子、买房子。”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党委书记叶晓伟说,可能古村从外面看有一种沧桑的美,但这不是原住民所认同的美,也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美。
“传统村落保护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说,如何在保护中满足村民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做好交通、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等工作。保护古村落,不是不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只有让老百姓住得舒服,他们才愿意留下。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网上销茶,半年成为“皇冠卖家”黄山小伙身残志坚,做生意有一套,且热心助人
黄山小伙身残志坚,做生意有一套,且热心助人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