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导游王春雅

黄山晨刊 2014-08-27 19:11 大字

□ 记者 方 伟

在王春雅和她的家人看来,她从事导游工作貌似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今年23岁的王春雅,从小生长在黄山脚下的歙县,家里有很多亲戚都在从事着旅游行业,打小大家就觉得她是一个导游的好苗子。也或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从安徽省行知学校毕业后,她顺利通过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于2011年正式走上了导游工作岗位。

“就像学校里老师说的一样,这3年来我遇到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已经记不得自己带过多少团、接待过多少游客、遇到多少故事。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可以坚持这么久。”带团三年多来,王春雅真正体会到了导游工作的酸甜苦辣,但是一想到“有朋自远方来”,她就“不亦乐乎”起来。

前不久,王春雅带了一个来自浙江温州的家庭团,团中的老爷子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一路上拍了很多黄山的风光照,非常兴奋。当他们来到光明顶,正准备再一次拍照时,老爷子突然发现自己的三脚架不见了,经过回忆后认为三脚架应该是遗忘在鳌鱼峰的试胆台上。考虑到体力和路程原因,家人都劝说老爷子丢了算了,回家后再买一个。可是,这个时候老爷子却显得很难过,细心的王春雅发现后,立即上前陪老爷子聊了起来,得知这个三脚架是他的老伴送的,一直用了很多年,在老人有着特别的意义,老人甚至倔强地向家人提出,要自己返回去取回三脚架。得知情况后,王春雅立即阻止了老人的举动,提出让老人和家人在原地自由观光,由她返回去帮忙寻找三脚架。“做导游的都知道,光明顶离鳌鱼峰虽然不远,可是刚刚才走了一遍,马上又来一个回合,还是挺累的。”王春雅说,虽然累了点,但是好在顺利找回了老人遗忘的三脚架,当她将三脚架递交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几乎是含着眼泪,接连说了好几声谢谢,然后紧紧地抱着三脚架,“看到老人的举动,我所有的疲惫感瞬间消失了,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老人却如此感激,他温暖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导游的价值所在。”

不仅是自己所带团队的事情,对于其他需要帮助的游客,王春雅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今年上半年,她带了一个16人的旅游团前往九华山旅游,途中偶遇一位导游同行,聊天中得知这位导游带了一个老年旅游团,全团有54个人,而且巧合的是他们两个旅游团的行程是完全一样的。一路上大家结伴而行、相谈甚欢。第二天早上,王春雅正准备带着自己的游客继续游览时,突然接到前一天那位导游打来电话,称自己团队中有位老人摔伤了,他要带老人去医院就诊,请求王春雅临时帮忙带一下他的旅游团。遇到这种情况,王春雅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可这样一来,她所带的旅游团一下子变成了平时需要两至三个导游共同服务的70人大团,工作量猛然增加,压力可想而知。一路上,王春雅跑前跑后,不仅要照顾自己的游客,还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另一位导游的游客,忙得她团团转。“本以为中午之前那位导游同行可以回来,可是到了快中午时,他却打来电话,说九华山的诊所无法为摔伤的老人缝针,必须带着老人去市区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这就意味着,王春雅必须临时接受额外的任务,要负责为这54位游客安排就餐等相关问题,接下来还有下午的行程服务,工作量一下子翻了几番。好在,整个旅游团在王春雅的精心安排和细致服务下,顺利地完成了所有旅游行程安排,团队中的游客都对她的服务赞许有加。下午四点多钟,那位陪着摔伤老人就医的导游赶回了九华山,两人圆满完成了旅游团交接。虽然很累,但是王春雅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她说,虽然出了一点小意外,但是看到这么多来自远方的游客高兴而来尽兴而归,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王春雅说,她很庆幸自己当了一名黄山导游,她将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管遇到要求再多的游客,在合理且可能的情况下,她都会尽量满足他们,把他们当做来自远方好久不见的朋友,“我会时刻提醒自己,黄山导游,代表的是黄山的门户,游客对黄山的第一印象,导游的一言一行,甚至会改变游客对整体徽州人的看法,善良亦或淳朴,有时候可能都取决于导游,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会认真地去接待每一个旅游团,尽可能圆满地完成每一次任务。我叫王春雅,我为黄山代言!”照片由王春雅提供。

新闻推荐

家住老徽州

□ 方鸿惟有幸居住于老徽州歙县,接待过不少外地友人,也被众多网友相问:“歙”字,怎么读?每次,我都充满自豪,借机“炫耀”:歙,读Shè,一座从秦汉时期缓步走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徽州府治所在地,...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