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孩子快乐了,世界才快乐”

安徽日报 2014-06-10 22:05 大字

■ 本报记者 黄晓红 钱定果

虽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但他们最不愿意被称为“留守儿童”。因为他们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群全天候陪伴着他们的“代理父母”。

日前,记者来到歙县育鸿学校,扑面而来皆是萌萌可爱的景物:种在可乐瓶里的绿植鲜花给校园披上了盛装,小果冻盒做的彩色风铃在风中起舞,一次性纸杯和塑料瓶做成的小人儿一个个咧着嘴笑……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精心打扮着教室和宿舍,快乐写在每个孩子脸上。校长汪育红说,孩子的父母都要从外地赶来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节,家校同乐也是这所学校的传统课目。

育鸿学校是一所专门招收留守儿童的学校,由汪育红于2006年一手创办。汪育红师范毕业后当过几年教师,后在银行工作。当她从新闻中看到留守儿童问题频出,毅然辞去公职,要为留守儿童建一个爱的港湾。

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汪育红挺过来了。育鸿学校越办越红火,现有学生400多人。学校被联合国儿基会和国务院妇儿办授予留守儿童工作项目点、儿童友好家园项目点,并成为省农民工子女示范基地。她本人也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当选省党代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

汪育红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办学之初,育鸿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日制学校8小时外的生活和学习辅导、情感疏导服务。去年开始转型为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汪育红特别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她对家长说:“我不能保证你们的孩子都能考上重点学校,但我保证他们都是身心健康的人。 ”学校每周对孩子进行两次形体训练,每开展一次活动都给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展示机会。记者在校园看到,虽然孩子们来自农村,但一个个看上去都自信且有气质。孩子们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启发式、情景式教学让他们在享受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们精心设计一项项生动有趣的活动,把环保、节约、安全、感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寓于其中,让孩子在快乐中接受全面教育,提高素质修养。

走进一间一年级学生宿舍,记者看到六个床铺的被子都由孩子自己叠得整整齐齐,刚吃过晚饭的孩子正在洗漱,窗台上放着六盆不同品种的绿植,每个孩子照顾一盆。学校有一块科技园,里面是孩子自己动手种植的花草和蔬菜,他们在劳动中体验了收获的快乐,在共同生活中养成互帮互学的习惯。

记者了解到,学校课程按教育部门要求全部开齐,特别要求音乐、体育和美术课不得被占用。正常教程之外,学校还开设了十多个课外兴趣班,每个孩子都选择了一两项兴趣爱好。小记者兴趣班的方洁与记者交谈时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要让她的学生像她一样快乐成长,不要变成学习的机器。年仅十岁的她还一板一眼地说:“孩子快乐了,这个世界就快乐了。 ”

孩子的快乐离不开母爱亲情,为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育鸿学校的老师不仅像父母一样时刻陪伴着孩子成长,学校还建立家校平台,要求父母每周给孩子打电话,每月来看孩子一次,还要求家长多夸夸孩子学习成绩之外的特长。

家校活动日,记者再次来到学校,只见孩子们像主人一样领着自己的父母在参观校园。从杭州专程赶来的李翠香看着为她讲解的儿子李金,心里乐开了花:“儿子真是长大了,出息了,还会教我下围棋呢。孩子在这里,我一百个放心! ”

新闻推荐

·江淮美食·黄山臭鳜鱼

7月1日,歙县富堨镇华英农庄的“徽姑娘”洪秋英一大早就来到农贸市场挑选新鲜鳜鱼。洪秋英烧得一手上好徽菜,最拿手的要数臭鳜鱼了。前一天晚上,球迷在她的农庄里看球、吃饭,木桶里腌制的臭鳜鱼已经见...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