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文化乐园引领新农村建设
□ 记者 汪嫒
去年8月份,省委宣传部启动了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在全省20个中心村先行试点,旨在打造融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功能的农村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黄山市共有徽州区潜口镇坤沙,歙县郑村镇棠樾、雄村乡雄村等3个省美好乡村中心村列入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黄山市将试点工作纳入公共文化建设考核,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推进、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的思路,全力打造“一场(农民文体广场)、两堂(礼堂和讲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展览墙)”为一体的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4月4日上午,记者随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先后来到徽州区潜口镇坤沙、歙县郑村镇棠樾,感受乡村文化新天地——农民文化乐园引领的农村文化新风尚。
标准化建设
“目前,村里已投资百余万元分别在社区中心、麻榨头和老村中心区建设了主题文化广场、仿古戏台和村民文体中心,并针对不同人群积极打造农村活动e站、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老年活动室、青年阅览室,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场所。”坤沙书记助理张晓丹介绍。社区服务中心外,宽敞洁净的综合文体广场上已配备了一些户外健身器材,新建成的古戏台彰显徽风皖韵,可供各类文化演出活动。村内还有两个小广场,主要供村民跳广场舞;村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型会议室经过整合,已经打造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科普知识、生产技能培训等的讲堂;会议室增设了舞台,满足群众举办节庆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需求;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老年之家经整合打造成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
记者来到社区服务中心百米开外的一处地方,除了村情村史、崇德尚贤、乡风民俗、美好家园展览墙之外,颇具地方特色的徽匠传承墙以四组涂鸦画面讲诉徽匠故事。张晓丹介绍,在村部的二楼过道还有书法、廉政文化墙,小学附近还有儿童励志墙,依据古戏台特点绘制了戏曲人物正能量墙等。除此之外,坤沙还结合新村和社区服务中心,在新村一期村口绿地上,设置健身中心,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
棠樾村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利用现有村部大楼打造三室一堂,利用牌坊群综艺楼作为礼堂和文化墙的场所。截至目前,棠樾村整合资金投入350万元,完成了占地14000平方米的综合文体广场建设,现已成为群众健身休闲娱乐一体的大型室外露天广场;投入10多万元装修了综艺楼室内舞台,添置了音响、板凳,将棠樾村史、鲍氏名人、村庄名胜、民礼民俗、村规民约、棠樾好人、棠樾村歌等在综艺楼内进行集中展示,既是棠樾村历史文化展览馆,又是棠樾村民的文化礼堂;村委会大楼内的讲堂布置和“三室”环境氛围布置已完成,各种讲座及读书、远程信息共享、文化活动等均可开展。
雄村中心村依托竹山书院、桃花坝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的文化广场、室外舞台、“三室”等文体设施,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将上社(原雄村村祭祀、聚会场所)整修后开辟为雄村历史文化展示、曹氏文化研究、文体活动、传承礼仪的礼堂与讲堂,着力打造以“书香雄村”为主题特色的农民文化乐园。截至目前,该村已整合投入资金260万元整修了桃花坝广场,投入近20万元对上社礼堂进行整修、购置桌椅板凳及有关文化设备,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
经常性活动
“去年年底,省演艺集团与我们村子结对帮建,不仅送来了文化设施器材,还分别在年前、年后送来了两台戏,群众对这两台戏的反响都很好。”当时演出就在新建的古戏台上,来自坤沙和周边村子的观众每场都达到300多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张晓丹说,现在由村里的文艺兴趣爱好者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在文体广场上举办各类演出活动。古戏台的优良环境也吸引了包括唐模、潜口等周边村子的文化演出队伍,为群众节庆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现在,坤沙村的老年协会也正在积极筹备中,社区服务站的文体室内,十几个崭新的红腰鼓整齐排列,坤沙的腰鼓队也在紧锣密鼓地组建当中。
棠樾村委会的家庭发展服务室内竖着“烟草种植方法”“烤房建造”“猪的养殖方法”等知识讲解展板,棠樾村文书何明华说,村子因地制宜经常利用讲堂开办一些种植、养殖类的学习培训、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信息共享室、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乐园为农村党员“双培双带”和农民群众开展科技培训;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开展科普宣传、传授先进技术,农民文化乐园逐渐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的课堂,成为推广科学技术的阵地。
何明华说,棠樾村组建了一支文体俱乐部,成员从最初的20人增长到百人左右。为了方便大家开展广场舞等文化活动,村里给配备了音响、灯光。“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以前,除了带孩子,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就是打打小麻将看看电视,现在,大家都愿意到广场上一起跳跳舞,下下棋。”何明华捧出厚厚一本棠樾村的文化活动纪实簿。自去年8月份以来,棠樾村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书画交流等活动10次,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平时室外广场和文化礼堂内村民自发的舞蹈健身、柔力球练习、传唱村歌等活动不断。
综艺楼内,棠樾村文体俱乐部的几位发起人和骨干力量都候在了门边。71岁的夏玉福是俱乐部的主任,唱歌、跳舞、乐器几乎无所不能。“搞农民文化乐园,我特别高兴。”老人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乐呵呵介绍,现在俱乐部有80人左右,经常活动的有三四十人。“每逢节日,我们都搞文化演出,就在这舞台上,底下全是观众,可热闹了。”夏玉福说。
有了更为舒适优雅的室外广场,57岁的陈小君给之前的“专职保姆”生活增添了一项乐趣,就是背着11个半月的小孙女去跳舞。“现在广场舞也跳起来了,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十个人。人人都在跳舞,我也去,天天背着孩子去。”作为发起人之一,陈小君也是俱乐部的骨干力量。凌美珍是俱乐部的副主任,也是柔力球队长,2009年,她所在的柔力球队伍参加省中老年体协柔力球比赛获得优胜奖、道德风尚奖,棠樾村的柔力球表演也已成为歙县的一大亮点。“我们的广场舞活动从2010年开始,当时人数不多,农民文化乐园搞起来后,广场环境好,文化活动多,跳舞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几乎全场都满了。”凌美珍说道。 此外,棠樾村自发选定了黄梅歌《我们村的牌坊群》作为村歌,组织文艺爱好者围绕牌坊群故事编排的民俗节目也搬上了大舞台,博得好评如潮。
长效化机制
农民文化乐园为各种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黄山市建立管理使用制度,以《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操作手册(试行)》为指导,借鉴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管理经验,三个试点村均制定了《农民文化乐园管理制度》、《农民文化乐园财产登记保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广而告之。
3个试点村从村两委、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等人员中聘用1—3名宣传文化员,专职日常管理。黄山市还积极参加全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专题培训班,歙县文广新局开办了宣传文化员培训班,着重就农民文化乐园管理使用进行培训。注重乡土队伍培养。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举办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班,培育业余文化团队领头人、社区文化室管理员和民间艺人等基层文化带头人,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文娱活动。
黄山市还积极探索创新“建管用”体制机制,策划特色活动,发挥乐园寓教于乐功能,在结合实际着力打造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真正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在其中、奋发进取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4月7日6时左右,歙县街口至王村线和平村路段,一辆小型汽车“开进”了离路边1米多高的田里,所幸无人受伤。巡逻交警第一时间帮助当事人联系施救车,并对该路段实行交通引导,防止二次事故发生。经过...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