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家”种文化
■ 本报记者 吴江海
4月5日,歙县棠樾牌坊群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村中的综艺楼大厅,村民自排自演文艺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
“棠樾村是首批省级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我们在试点时注重整合村里原有的各类资源,没有简单地另起炉灶。 ”在村头的文化广场,村干部介绍,这里原来建有健身路径,经常有村民来锻炼,村里整合资金投入350万元,对这里进行扩建综合改造,面积扩大到14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风雨廊、美人靠、绿地等,既是村民们健身休闲的 “快乐老家”,也是景区的生态停车场。
“我们自己创作了村歌《我们村的牌坊群》,还围绕牌坊群故事编排了一些民俗节目,每次演出,台下都挤满了人。 ”71岁的夏玉福是土生土长的棠樾人,当过民办教师的他平时喜欢吹拉弹唱,村里农民文化乐园建成后,他牵头组建了村文化俱乐部,逢年过节为村民和游客义务演出。“天一黑,听到音乐响起来,心里就痒痒,就要往广场跑。 ”棠樾村一位大嫂说,广场刚建成时,去跳舞的只有10多个人,现在起码有近百人,许多不会跳舞的村民也经常去凑热闹,村里喝酒打牌的人少多了。
徽州区坤沙村地处潜口民宅和唐模两个4A级旅游景区间,既是颇具规模的乡村旅游接待点,也是黄山市有名的“徽匠村”。 “我们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时,既确保‘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等规定动作不走样,又力争自选动作有特色。 ”坤沙村大学生村官张晓丹介绍,村里将农民文化乐园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三合一”,既服务本地村民,也服务外地游客。村里农民文化乐园的“两堂三室”集中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刚开始时有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后来村里结合发展农家乐旅游,开展“徽娘”礼仪服务培训、农家乐厨艺大比拼等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徽匠技艺传承等培训,有效提高了“两堂三室”的利用率。
黄山市文化委副主任张妙文介绍,该市把农民文化乐园纳入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古建筑保护利用、改徽建徽、百佳摄影点等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在选址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方便群众就近参与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形成相对集中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在建设中不搞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古祠堂、古戏台、古书院等场所,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注重培养业余文化团队领头人以及民间艺人,让乡村文化扎住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韦炜 记者 史力)端午小长假结束,天气转晴,气温凉爽。6月3日,全省的最高气温普遍在30℃以下,最高歙县28.7℃。预计未来一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基本无降水,气温逐渐回升,有利于麦收开展。 8日...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