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她们生活不容易
□ 记者 吴玉莲 方姗姗
歙县王村镇中心小学斜对面原本是王村镇政府,政府搬离后成了“陪读区”。站在大门口往里看,两层的楼房,楼上楼下挂满晾晒的衣服,走进去就能看到一条光线幽暗的走廊,绛红色的木漆门,对开的门户,废弃的消毒室,一间公用卫生间……这里住了不止40户陪读家庭。3月21日,记者走访这个“陪读区”,了解这里真实的故事。
乡村小学路远,教学质量不满意
在这陪读的多是从歙县农村来的家庭。随着乡村学校学生的不断减少,班级混合上课,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且不少在乡村读书的孩子还要走不少的山路上学,家长不放心,索性就到镇里陪读。
周美云和周美芳是一对姐妹,家住歙县小溪村,都在这里陪读。姐姐周美芳的孩子在读幼儿园大班,妹妹周美云的孩子在读小班,两姐妹都是新学期才到这边来。周美芳告诉记者,去年在老家农村学校读书,她每天早上要5点起床,走5里山路送孩子上学,下午一两点又去接孩子放学,一天来回要走4趟。山路崎岖,天晴还好,一到下雨天就更难走,而且农村学校因学生太少,采取混合上课,一个班上课,其它班的学生就自习。“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好点的教育,所以才来陪读的。”周美芳说。家住歙县大阜白杨村的刘女士表示,现在孩子读4年级,去年转学过来。儿子刚来的时候,好多东西都不懂,现在上了一个多学期,成绩才慢慢跟上去。王女士介绍,她今年53岁,家住歙县深渡镇武阳乡,孙子今年7岁,在上幼儿园。原本在老家上了几年幼儿园,幼儿园只有几个孩子,听人说王村这边的教学条件好,就带孙子到镇上来上学。
自己苦点没事,不能苦孩子
记者走进一陪读户,大概只有10余平方米的面积,一张床、一张桌子,厨房和卧室连在一起,墙上贴了许多旧报纸。这样的房子,租金每月130元-210元不等。
陪读者张东风今年65岁,带两个孙子上学。记者注意到,她在走廊上挂着自家带来的盐豆腐,桌上放着一叠菜。她说那是野菜,自己炒了下饭,因为是周四了,家里带来的蔬菜都吃完了。在里屋的桌子上杂乱地放着书、锅碗瓢勺,边上有一碗凤爪,张东风说是特意买给孩子吃的。在门后面挂着一块咸肉。“肥的割下来炼油,瘦肉就给孩子炒了吃。我自己苦点没事,不能苦了孩子。”张东风说,每天还要给孩子两块钱零用,买点文具或者小零食。因为电磁炉瓦数高,张东风不轻易用电磁炉炒菜,都是先炒好菜,再装到保温瓶里。夏天洗澡,都是先把两个孙子洗好送上床,她再用一块床单拉起来自己洗。
没工作,只盼孩子学习好
在这里陪读的家长主要以奶奶和妈妈为主,没有正常的工作。孩子上学,她们就闲在院子里,孩子放学,她们就开始忙做饭。
下午1:00,刘女士站在门口,孩子吃过午饭就上学去了。她现在是全职陪读,没有工作。刘女士丈夫一个人在工地上干活,刘女士很是着急。自己不会缝纫,又不会算账,想要找个钟点工工作,在王村这样一个乡镇又没人用。“我打算到屯溪找,这里离屯溪不远,工资也比镇上高一些。”刘女士说,她想做临时工贴补家用。
周美云姐妹两个孩子中午在幼儿园吃饭,两人白天就没什么事,以前还在外面打工,但是下午三四点就要接孩子放学、做饭,所以没有时间工作。“这样的生活无聊死了,但不得不这样熬着。孩子学习成绩好,我就满足了。”周美云说。
新闻推荐
·歙县城关小学小记者站 王志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一起种了一盆小葱苗。周老师拿来一个花盆,里面盛着湿润的泥土,泥土是棕黄色的,还发亮呢,上面还有一些枯...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