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版画 镌印艺术传奇
徽派版画发端于中唐,崛起于明清,作为受到刻书影响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徽派版画文人意趣与民间装饰趣味交相呼应,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 本报记者 晋文婧
小到图书插画,大到巨幅长卷,作为绘画领域的一个独特的艺术样式,版画究竟有多大的包容性?兴起、成熟、鼎盛、式微、重生……作为中国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徽派版画究竟有怎样的生命力?研究者的回答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关于版画的徽州故事。
中国的版画历史悠久,汉代有画像石和砖刻,以刀代笔,线刻成像,可以看作为版画的雏形。宋元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刻书的出现,木刻版画也随之产生。明清两代是我国版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当时建安、金陵、武林、徽派四大家流派的版画位居顶端。建安派作品多出自民间工匠,镌刻质朴;金陵派作品多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林派,题材较为开阔。业内普遍认为,徽派版画作为受到刻书影响而形成的艺术流派,文人意趣与民间装饰趣味交相呼应,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什么呈现这样的兼容性?艺术家班苓除了进行版画创作,还进行徽派版画研究。她解释,这个特点与徽州这片土地密不可分。徽商可谓徽派版画的“创始者”,徽商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书商,随着戏剧、小说文本的广为流传,书中的插图受到读者的偏爱,版画作为一种“插图艺术”,逐渐得到认可。在书商的“书坊”中,逐渐集聚了一批技艺高超的画工和刻工,“徽派版画不仅有一流的创作者,刻工的雕刻水平也是冠绝一时。比如歙县的黄氏,旌德的刘氏、汤氏沿袭百年之久,这些刻工不仅在徽州当地创造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同时走出徽州,把徽派版画的技艺传播至杭州、金陵等全国各地。 ”班苓说。目前,已发现的徽派版画的传世佳作约有2000余件,如 《环翠堂园景图》《方氏墨苑》《西厢记》《太平山水图》《唐诗画谱》等。画工、刻工、书商三者“抱团”,为徽派版画的长足发展和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版画的主力军正是安徽人。
身处中国版画的巅峰之际,徽派版画有哪些特质令人称道,有哪些创举泽被后世?班苓表示,在创作方面,文人画家参与版画创作,国画理论及技法、表现形式被运用于版画,这使得徽派版画为中国版画艺术带来了革新,也使得徽派版画本身具有了时代意义。诗文、书法、印章和图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画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徽派版画以中国画的构图为基础,以线条为主,讲究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在雕刻方面,很多之前从事墨模、歙砚的刻工转而从事版画雕刻,他们充分运用传统的砖、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手法,使版画呈现出细密精巧、富丽精工、典雅静穆的特点。作为版画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印刷方面,徽州书商汪延讷在去往金陵之后,创新了很多版画制作方法,比如饾版套印与拱花技法等,成为印刷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成为中外版画史上的一大创举。
在班苓看来,徽州版画的发展史,为当下提供了认识历史时代的形象资料,当代美术工作者也在积极继承、发展、传播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新徽派版画”诞生、发展的时期。赖少其、郑震、周芜、师松龄等一批领军人物,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影响带动着安徽版画创作的发展,多次联合举办木刻作品展,还有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版画展”,他们的学生及在其影响下的一批青年,很快在“第三届全国版画展”中崭露头角。上世纪80年代初,《黄山后海》《梅山水库工地》《淮北变江南》等多幅大型制作,在人民大会堂得以呈现,得到版画界的关注。这些作品气势恢弘,场面宏大,色彩绚丽,在保留了线条风格的同时,吸取西方印象派、敦煌壁画的艺术手法,大尺寸展现,形成全新的风格。至此,国内权威、中国版画协会时任主席李桦、古元所指的“新徽派版画”开始叫响。 2006年,省美协以黄山作为创作载体,关注时代、人生,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集结了省内一批中青年版画艺术家,创作了140余件作品。 2012年,神舟九号遨游太空之时,携带了6米长的《盛世黄山图》。在众多艺术家看来,这是对本土文化自信与自觉的回归。
“如今,版画更加包容各方面题材、形式、版种多元化的创作方式,鼓励引导画家以积极的心态锐意创新,出精品出传世之作。同时,从现实、民生中萌生的版画,要从‘神坛\’走进民生,来自民间的版画艺术,应该回到民间。 ”班苓觉得,随着科技手段的介入,版画种类间的技艺界线的模糊,版画语汇的多元性、现代性、全球性,推动版画发展进步……版画家们应该多创作反映时代面向大众的作品。集合全省的版画创作群体,保护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带动青年画家出精品,走进基层办展览、建基地,为普通老百姓提供普及教育,成立安徽版画院……安徽的版画艺术工作者正在为之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古代徽派版画。 (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2月14日,元宵节,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的歙县三阳乡叶村村民举办的叠罗汉表演,吸引了四邻八乡的数千名群众观看,场面十分热闹。叶村的“叠罗汉”表演,从明朝中叶兴起,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