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8年来,她含辛茹苦照顾患病的儿子,用爱为他遮风挡雨,用坚持为他照亮人生的路。她说会继续守在儿子身边,因为这是一位母亲的责任,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红心
□ 记者 冯劼
“汪医生,在吗?”“马上来。”说这话时,汪惠红正忙着给儿子喂饭。她急匆匆地从二楼卧室往楼下的诊所赶,因为门诊来就诊的患者了。这样的场景对汪惠红而言是常态,因为照料儿子是她几乎一刻都不能放松的使命。
汪惠红的家在歙县二中旁,她的诊所也已经经营了10多年,平时来看病的以学生居多。汪惠红热情、耐心,给看病的学生递上一碗热汤或是一碗热稀饭,让他们暖暖胃;有的不舒服,送上一个热水袋或是一杯热水、一条毛毯,让学生们感受温暖。也因为这样,有的学生干脆就喊她“汪妈妈”。事实上,她更是一位坚强而值得人们敬重的好母亲。
28年前,儿子汪晨到来。那时的她在歙县三潭卫生院工作,然而两年多之后的一次偶然却让她的家变得不再平静。有一天夜里,汪晨突然开始抽筋,当医生的汪惠红也显得手足无措。之后的几天,汪晨抽筋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汪惠红决定带儿子到市医院检查,经诊断确诊为小脑控制失调引起的癫痫病发作,很难医治。回家后,汪晨的病情更加反复无常,有时一天能发病10多次。为给儿子看病,汪惠红和丈夫曾带着汪晨到北京等大城市的医院就诊,可都被告之难以治好。汪晨小脑发育不良加上癫痫,之后智力一直没有提高。更令汪惠红心疼的是,时刻都会发作的病让儿子无法站立行走,生活也不能自理,连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
几年后,汪惠红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可对于汪晨的照顾却几乎一刻都没有疏离。后来,她索性辞掉工作,在歙县二中附近开了一家诊所,为的是能更好地照顾汪晨,而且离双胞胎上学的学校近些。汪惠红每天要照看诊所,这边忙完就得上到二楼去看看汪晨有没有什么需要。20多年来,她一直是汪晨最信赖的依靠。“丈夫是水电工,基本都在外面的工地上,所以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看不到我,他就会着急。”汪惠红说,到现在为止,他说得最多的也是“妈”。除了简单的“爸妈”外,汪晨也不会表达什么,安静的时候多半都在发呆。他那些“咿咿呀呀”的话,除了母亲汪惠红,连父亲汪承华有时都弄不明白。汪惠红觉得,儿子是她的牵挂,看到他痛苦,自己心里也和刀割一样,所以陪伴有时是最好的方式。可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她自己能体味,因为这不是一两天的坚持,她已经陪着他走了20多年。有很多次,汪晨想下楼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都是她抱着上下。为满足儿子的心愿,她总是咬牙坚持。
令她欣慰的是,一对双胞胎儿子都很争气,目前一个在合工大读大四,另一个在北京化工大学即将读研。这对名叫汪善文和汪善武的兄弟自小就成绩优异,对父母和兄长都非常尊重,4年来一直坚持勤工俭学,靠做家教挣生活费,以减轻汪惠红和丈夫的负担。汪惠红说,自己苦些累些都没什么,一想到孩子们都这么懂事,再辛苦也要坚持。她说,自己今年已经50岁了,汪晨还需要她的照顾。
新闻推荐
1月14日上午,歙县坑口乡及对口联系单位农发行、科技局在美好乡村建设点、新安江和南坑公路上主要居民区瀹潭村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巩固活动。整治中还对“三线三边”居民进行劝说和宣传,希望他们...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