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黄山》,让人震撼的佳作

黄山晨刊 2014-01-28 19:21 大字

□ 记者 程向阳 见习记者 凌良 方姗姗

核心提示:6集高清纪录片《大黄山》热播后,引起黄山市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目前,“大黄山热”仍在发酵,让我们来倾听黄山市文化、旅游界相关人士及片中主人公最“新鲜”的声音。

文化界

市社科联洪玉良:是真正的大家之作

以客观叙述手法、史诗般的笔触,多维度地展现、挖掘黄山的神奇、徽州的美好。语调沉静、自信、从容不迫,文字很美,却无浮词丽句。镜头语言比较干净,景观的提取不是唯美而美,而是实用的表达。既是诗意的、抒情的,又含有一份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自然、朴实、可看,让人受益、感动,是真正的大家之作;由点到面,次第展开的扇形结构,将人与景物穿插交织,开阔自如,游刃有余,疏离有致,严谨而生动。如第二集《生灵王国》,从黄山短尾猴到太平猴魁,再到牯牛降之石耳。这种表达极大拓展了叙述空间,将徽州的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都巧妙地交融在一起,从而找到了我们人类生存的本质层面;3D技术的娴熟运用既有效地引领着读者走进时间隧道,又生动地展现了黄山大地上的神奇,让观众在自然和现实、人与历史间流连忘返,多维度地赋予作品生命。

市文联吴顺辉:向全球推出的一张名片

《大黄山》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很新颖独特,让人震撼。《大黄山》是通过央视频道向全球推出的一张名片,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以描绘黄山的人间仙境和历史文化为主线,以黄山为中心,以大黄山的徽州文化进行解读,以高品质的画面音像来传播,展示了徽州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思路新,体现在内容把握和取舍上、人文思想和艺术审美上、时空俱现的突破上;角度新,空间拍摄立体角度;画面新,较多运用了航拍优势,有机有序地变幻组合,画面立体丰富,富有动感和层次;构思新,将历史文化故事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运用历史手法再现还原;技术新,运用了世界先进的拍摄、航拍、剪辑等技术;体现出艺术性强、文学性强、观赏性强的特色。

市文化委张妙文:形成一次宣传黄山的热潮

《大黄山》的开播,以独特的视角、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将黄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推介在众人面前,形成了一次宣传黄山的热潮。《大黄山》对黄山声名鹊起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抓住了特色的景物、特色的物产、特色的文化器物,将这些意象连缀在一起,呈现出黄山独特的魅力;运用跟踪拍摄的手法,带有讲故事的色彩,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开拓。

市地方志胡劲松:场面震撼、细致入微、引发深思

第一是场面震撼。体现在风景的绝美和多样的空中拍摄,再加上三维制作的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二是细致入微。主要讲述的是黄山,进而带出徽州文化和其它一些细节;第三是引发深思。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黄山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好黄山,也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在徽州文化保护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

片中主人公

胡小石(片中主人公、雕刻工艺师):大范围宣传徽雕

这位从事徽雕有着近30年经验的雕刻大师是《大黄山》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之一。 胡小石表示,《大黄山》开播后,他经常在路上会遇到有人问他是不是电视节目里的主人公。胡小石说:“徽雕本身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通过央视的大范围宣传,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到这种精美的艺术。”

目前,胡小石还是和以往一样,每天沉浸在对徽雕的研究中,同时不断整合木雕、石雕及砖雕的新技法,打造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新徽雕。胡小石介绍,他已经培养了近百名徽雕人才,都是免费教学,“我这样做,一方面是想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门手艺能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

吴正辉(片中主人公、砖雕工艺师):让徽文化被更多人知晓

吴正辉是歙县砖雕大师,也参与了此次《大黄山》的拍摄。在看完宣传片后,吴正辉告诉记者:“拍得太棒了,这和导演的反复补片取景有很大关系,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吴正辉说,为了将砖雕这集拍好,导演组前后4次到他家中。他主要是带拍摄组到各地取景,忙活了很久。拍摄人员告诉他,在我国4大派砖雕中,徽雕是最精美的一种,因为它层次多、做工更为细致。为了做好砖雕工作,他一直着力收集,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许多精品,以此研究前人技法。下一步,他将着手开设砖雕展示馆,将收藏的精品及自己的一些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供更多人观赏,“《大黄山》开播,让徽文化被更多人知道,也让黄山的小村庄、小景点为更多人知晓。”

洪建华(片中主人公、竹雕工艺师):艺术效果让人深深震撼

洪建华是很讲究技法的一位竹雕大师,此次主要参加竹雕过程的拍摄。《大黄山》开播后,洪建华就一集没落地看。他说,《大黄山》艺术效果深深震撼了他,尤其令他感到吃惊的是,在播放他竹雕的一段视频时陆续接到浙江、江苏等地的电话,请他帮忙完成竹雕加工。他爱人带着他的作品在北京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时,也被不少观众认出来。

说起《大黄山》的拍摄过程,洪建华表示拍摄组的人对每个镜头把握细致。“他们对每个镜头的拿捏和我们对竹雕每个细节的雕刻是一样的道理。”洪建华说,徽文化应该走出去,不应该仅仅强调产业化,更要强调特色化。为更好宣传徽雕艺术,洪建华将全力创办徽派雕刻传习基地,同时大力筹办徽派博物馆,以静态徽雕展示为主,将徽雕这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旅游界

黄山管委会政治处宣教科科长余盛明:让黄山明珠更璀璨

《大黄山》的热播震撼了亿万观众心灵,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作为一名在黄山上工作的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大黄山》从黄山四季、早晚、空中、谷壑全方位拍摄,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视角和视点,呈现出一个别样的黄山,画面震撼精彩,激发世人探寻、游览的欲望,也激发了每位黄山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此次《大黄山》在央视和安徽卫视的黄金时段连播,在黄山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很好地宣传营销了黄山和徽州文化,无疑会进一步扩大黄山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黄山知名度、美誉度,拓展黄山旅游市场,推动黄山旅游发展。身为黄山人和在黄山工作的一员,我要倍加珍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黄山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发展中去,让黄山这颗璀璨明珠更加灿烂辉煌。

黄山途马旅游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程秋萍:自有芬芳心中留

守候着观看完6集大型高清纪录片《大黄山》,这其中熟悉的山、熟悉的人更让我找到了共鸣与感动。对于眼前这座山,我想,除了爱,也许更多的是一种亲人般的依赖。

自2008年至今,我在黄山风景区从事了将近6年的宣传工作。这期间,曾经很多次上黄山,拍云海,看日出;曾经很多次与工作在黄山一线岗位上的人交流。不论是那忽然间涌动而来的云海,还是那在林间跳跃灵动的短尾猴,还是那些在山中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的黄山人,都让我很多次被打动。我记得采访过黄山园林工作者叶要清,是在他和同事们的坚持不懈下,才使得“梦笔生花”移栽成功,成了黄山顶上成就的一个奇迹;我记得采访过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是在他和同事们的细心呵护下,才使得迎客松等黄山名松一直生机勃勃;我还记得采访过黄山放绳工李培生,是在他和同事们的不畏艰险下,才使得黄山清洁美好,一直保持着“卫生山”的美誉……而黄山西海大峡谷栈道的开凿者朱世旺,是我酝酿了很久想要采访的人物之一,看了《大黄山》之后,这样的愿望更加迫切和浓烈。

黄山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总经理赵晓耘:将更多融入大黄山旅游概念

《大黄山》热播,带给我们这些黄山旅游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六集纪录片包括《人间仙境》、《生灵天堂》、《石破天惊》、《筑梦徽州》、《山水画卷》、《秘境之地》,以全新的角度与视野,向我们阐述了黄山之美、黄山之韵、黄山之情,每一个主题都非常明确地让观众感触到创作者的用心,一种“大黄山,小细节”的用心。

作为黄山旅游服务行业新业态的一个亮点,黄山雨润度假区及其所辖黄山高尔夫酒店、黄山雨润涵月楼酒店和黄山松柏高尔夫球场是黄山旅游度假企业的品牌之一,自《大黄山》推出后,为借力推广也在不遗余力做着一些工作:对外,我们加强了宣传力度,尤其是在黄山高尔夫酒店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与央视进行同步推送,每日即时推出更新的视频。同时,在公司即将上线的“微官网”上开设“大黄山”专题小版块,极力将徽州文化和黄山风貌集中展现;对内,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大黄山》,感受《大黄山》创新的拍摄模式。总之,我们在设计产品或进行推广时,将更多融入大黄山旅游概念,进行整体推广。

新闻推荐

小气、大气和爱——读《你离善良有多远之小气鬼》有感

·歙县城关小学小记者站 潘旭洋·最近,我读了《你离善良有多远》这本书,其中《小气鬼》这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主人公卓越的妈妈由于准备去美国留学,因而家庭里就尽量“节流”。...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