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坑源里新图景

黄山日报 2013-07-26 12:31 大字

选准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找对致富门路。歙县岔口镇偏远山区大坑源村正是依托当地山村旅游资源优势以及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绘就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新图景。

盛夏时节,行走在大坑源村,只见山坡上、平地里、石塝间,一朵朵怒放的向日葵“紧盯”着骄阳,亭亭玉立,不时吸引着蜜蜂在花丛中舞动;夏风一起,金浪翻滚,一个个大花盘,像一张张笑脸吸引着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向日葵种子是从新疆那边调过来的,今年6月试种了20多亩,效果不错,明年计划成片种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岔口镇大坑源村村委会主任张健武告诉记者。

大坑源村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的故乡,整个山坞里的14个村庄,依山势而建,因地势较高而且开阔,花开季节,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沧桑古道映衬下的大坑源村原始中透出清新,神秘中显出悠然,吸引了省内外众多驴友前来探秘。

“这条古道就是今年刚刚修整的,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徒步登山的游客提供了方便。”张健武介绍说。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和普通的古道不同,这条从大坑源村大孟自然村通往芦山自然村696级阶梯的石板古道宽近两米,行走其间,仿佛穿越千年。作为大坑源乡村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今年,村里筹资3万多元对古道进行了整修,展现出原生态的古朴风韵。

“油菜花开的季节,来摄影的人可多了,天南海北都有。”美丽是一种风景,同样可以造就一种经济。伴随乡村旅游大潮的兴起,悟出门道的大坑源人视生态保护为立村之本,开始着手发展乡村旅游。瞄准商机的大坑源村村民凌燕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开始没敢往这方面想,看到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要吃要住啊,才下定决心办农家乐的。”

走近大坑源村高演自然村的村口,青山绿树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交相辉映,古道、古建、古树、人家,构筑起如诗如画的生态家园,宛若天人合一的桃源仙境,令人心旷神怡。“这个水口本来是个市级地质灾害点,村里投入了13万元进行整治,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村民凌和平告诉记者。可以说,在大坑源村的14个自然村,随便你走到哪里,都是风景。

山美景美人更美。近年来,勤劳的大坑源人以建设美丽村庄为抓手,依托秀美生态,培植发展特色农业。大坑源村村委会主任张健武介绍说,大坑源村全村14个自然村2050人,农业上主要依靠传统的茶桑。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菊花、山核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去年,这个村农业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元。

“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齐头并进,是我们村的发展思路。今年,还要对村里的硬化道路进行拓宽或增加错车道,同时,在几个最佳观景点修建观景台,方便游客。”近年来,大坑源村村两委一班人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带领群众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村水口整治、古宅祠堂维修等系列惠民工程,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因地制宜拓展生态经济、兴村富民的康庄大道正在铺就,一个富裕、和谐、秀美、幸福的美好山村正向我们走来。

·凌利兵·

新闻推荐

连日高温少雨歙县雄村乡雄村村亩水田出现旱情村两委迅

   连日高温少雨,歙县雄村乡雄村村800亩水田出现旱情,村两委迅速组织村民对二处水泵站开足马力抽水统一供水,缓解了旱情。   潘成/摄...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大坑源里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