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中国首批博士 近一半出自科大昨天是学位授予30周年纪念日,部分博士再聚首

新安晚报 2013-05-28 10:12 大字

[摘要]昨天是学位授予30周年纪念日,部分博士再聚首

1983年5月27日,首批新中国自主招生、独立培养的18位博士在北京接受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接见并授予学位,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昨天,距离他们被授予学位过去了整整30年,当天,由其中一位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前校长王建磐“做东”举行了小型聚会,11位首批博士在上海再聚首。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招生。第二年,恢复了研究生招生。一群被耽误了青春的“大龄”青年,从厂矿、田间重新回到校园。就在他们中间,诞生了新中国的首批博士。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根据这部法律,中国首批18名博士的论文答辩及学位批准在1982年初至1983年间陆续完成。

1983年5月27日,对于这18位博士来说是值得铭记的日子:他们从全国各地赶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博士学位的授予。

在18名新中国首批博士中,年龄最大的是物理学家黄朝商,他现在已经74岁了,最小的是王建磐,如今也有64岁了。徐功巧是其中唯一的女博士,目前全家居住在加拿大。首批博士的工作单位无一例外地是中科院、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

在18人名单中,中国科大培养的有7位,他们是赵林城、范洪义、苏淳、李尚志、白志东、单墫和冯玉琳,前三位至今仍供职和居住在中国科大。

R

人物访谈

赵林城:成为博士也靠机遇

苏淳:以前读书比较纯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科大的苏淳教授时,他正跟当年的首批博士们一起参观华东师大的校园。回想当年,苏淳笑称这是一次历史事件,它宣告中国的学位制实行以后“第一批产品出炉”。

差点搭不上“这班车”

1945年10月,苏淳出生于安徽歙县,作为被“文革”中断学业的大学生,1969年,他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然后做了八年的中学教师。

1983年4月,苏淳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而他的答辩经历,又充满了曲折。“因为刚开始搞试点,每个专业的人不能太多,当时我那个方向已经有两位师兄了。但后来我又做了一些文章,比较出色,导师最终建议我去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于是,苏淳在1983年4月通过了答辩,在当年5月27日集中授予学位之前,搭上了最后一班车。

答辩导师全是“大腕”

苏淳说,当年给自己博士论文答辩的七位导师全部是概率统计界的“大腕”,比如华罗庚的弟子王元院士。

“那您紧张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苏淳说自己毕竟当过八年的教师,硬是把答辩现场变成了课堂,“一旦进入状态了,就想着把文章的论证结构给讲清楚,顾不了紧张了。”

谈到对首批博士的看法,苏淳说:“以前读博的都是奔着科学去的,现在多了为增加找工作的砝码等因素,还是以前比较纯。”

作为新中国首批博士之一,中国科大教授赵林城这次并没有去上海赴约。昨天中午,记者在科大管理学院的楼里找到了他。“我跟他们说有事儿不去了,实际是有些腰肌劳损。”虽然已经退休多年,赵林城仍在科大教本科生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学生喜欢您吗?”记者问。“也不是很喜欢,因为他们现在还不理解我讲的东西。”赵教授很坦诚。

读研时女儿已上学

“我们那个时候的证书都没有照片,现在都有了。”在家里书房的一个柜子里,赵林城翻出一堆红本本,一本博士学位证书落满了灰尘。在学位证书的内页,上面是时任科大校长严济慈的印章,还有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钱临照的名字,上面写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授予理学博士学位”,最上面是赵林城的名字。

赵林城从本科起就一直在科大念书。“1966年本科毕业了,我就去河北涞源县一个农村的机械厂,本来是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租赁工,后来厂里数字搞不清,让我去做零件的收发搬运,又去做技术工。后来科大想要一批人回来做老师,但工厂不愿意放人。最终我就在1978年报考研究生了。”在赵林城读研究生一年级时,他5岁的女儿也上了小学一年级。

曾在美国做研究

赵林城说,能成为首批博士,其中也有机遇的成分。在他看来,首批博士不一定就比首批硕士高明。

“刚读研的时候,还没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读的过程中颁布了。导师们从研究生里找几个人去试点答辩博士学位,不行就去答辩硕士学位。”赵林城说,当年他的导师陈希孺院士就是为数不多的博导之一。1982年5月25日,赵林城在北京通过答辩。

谈到中国设立博士学位,赵林城说这是跟国际接轨的一个表现,“比如我们拿到博士学位,人家邀请我们到美国访问,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后,赵林城在美国做过四年半的合作研究。

找首批博士题字

赵林城说,在18位博士中,他跟同行的苏淳和白志东交流得比较多。201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30周年之际,18位博士齐聚杭州,赵林城借机拿出一个本子,请所有的人题字。

在本子的开头,赵林城先写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为他一直都在科大当老师。唯一的女博士徐功巧题下了“身体健康最重要”。在本子的最后,同为科大培养的单墫教授题字最得赵林城的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一辈子努力做下去,一辈子活得很开心。”   

赵林城教授至今还在科大教书。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牧/文 卞世鹏/图

新闻推荐

“助学直通车”今天开进金寨

本报讯  自2013年新安·利群阳光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家长和学子的广泛关注。本报已先后收到上百位学子寄来的材料,并对其中一些学子的感人故事...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