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边风景卖花渔村之春

黄山日报 2013-03-16 14:23 大字

□程瑞嘉

春天的卖花渔村是喧嚣的,热闹的。村庄里、山坡上到处都是梅花和游客的身影,梅花或粉红、骨里红,或白萼,一株株盘虬曲折,竞相开放,花香扑鼻,令人陶醉。

村庄前面的小学操场上,停满了前来寻梅看花的车辆,几株分别荣获金银铜等奖项的梅花盆景像一个个功臣,摆放在学校前面的展台上,盆景前聚集了男女老少各色人群赏玩,几个摩登女郎站在盆景前与美丽多姿的梅花合影留念。歙县雄村乡政府不失时机地派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起坐在学校前面的咨询台前,给过往的游人发放“卖花渔村摄影大赛行摄指南”。道路上,村庄里,农户家,到处都是前来旅游观光赏梅的人群。不论是自驾车或徒步来的,还是骑单车来的,这时他们都纷纷举起手里的相机,对准一棵棵奇异的开满了各色梅花的树桩盆景拍个不停,恨不得要把整个卖花渔村都装进他们的相机里。卖花渔村是幸运的,他们以梅花为媒引来四方客人。卖花渔村是骄傲的,他们的梅花盆景独具特色,无与伦比。

这样一个只有206户,人口670人,四面环山的山区小村庄,何以能盆景谋生,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盆景产业而吸引世人眼球?

卖花渔村又叫洪岭,村人洪姓。据《洪氏世谱》记载,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民洪必信(自号梅窗居士),“于居右建小楼数楹,植梅于前,作梅花百韵以自适”。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宋内府盛行的花石纲之风亦传入徽州,至明代中叶徽商把持长江一带市场经济,在原籍宅院多建花园,广植花木,立假山,置盆景,装饰无不精致。明末时期,徽州盆景已自成一派,后又受新安画派影响,形成以苍古、奇特、刚劲、自然见长的新安派。徽州一带居民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小中见大,虽假尤真”的艺术和培植手法,使徽派树桩盆景不断发展创新。

卖花渔村山多田少,自然条件恶劣,人们为了谋生,利用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山林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盆景产业。卖花渔村盆景产业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起源、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首先,由唐人洪必信的爱梅而养梅自赏到明朝中叶徽商经济发展的影响带动,村人广泛种植培育盆景卖给富裕的徽商人家装饰他们的居室和庭院,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盆景经济发展,又在文人雅士和绘画风格流派的影响下,经过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派盆景。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卖花渔村的盆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盆景品种不断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服务更加完善,吸引了各地的盆景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前来购买和观光旅游。他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苏州、西安、天津等国内大中旅游城市。村委会还设立了卖花渔村盆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发展盆景产业,联系销售地点,为村民种植盆景提供服务和帮助。村委会在村庄的各个不同地点设立了四处摄影点,绘制了摄影路线图发放到游客手中,通过举办摄影大赛,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宣传卖花渔村。村庄里还设立了农家乐服务点,方便游客就餐和住宿。

今日的卖花渔村家家户户都建了新房,旧貌变新颜。

小小盆景,大大天地。卖花渔村人院子里,阳台上、山坡上到处都是价值不菲、精妙绝伦、待价而沽的各类珍奇盆景,村庄里不论是大人、小孩,还是妇女、老人,人人都能就盆景制作和盆景艺术讲出个头头道道来,不由人不刮目相看。

新闻推荐

环境优美徽风浓郁南源口风貌整治换新颜

本报讯  环境优美、徽风浓郁,经过改徽及环境风貌综合整治后的歙县徽城镇南源口村俨然成为徽杭线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泥路铺进村,自来水引进户,家畜圈起来,垃圾分类收……美...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