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门满山翠竹成农民“绿色存折”

黄山日报 2013-01-11 14:34 大字

本报讯  时值隆冬,歙县石门乡却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村舍房屋掩映在茫茫竹海中。当笔者走进竹岭村程国良家中时,夫妇俩正在用机器编织制做竹地板用的竹帘。“这些都是在政府的补贴下购置的,有了这些家伙,我家一年竹编能赚2万元”。像程国良这样从事竹编的在石门乡有300多户,平均每户收入1万余元。

歙县石门乡素有“安徽竹乡”之称,竹林面积达2.1万亩,蓄存量达200多万根,年产竹笋1000吨。从卖原竹、采竹笋、晒笋干到从事竹编,农民人均从竹业上收入3200元,占人均年收入的40%,竹林成了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绿色存折”。

为规模化发展竹业,该乡成立了竹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计划、技术、生产、质量、销售“五统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该乡还投入200多万元购买了半自动竹编机400多台,通过技术培训,引导村民编制竹篮、竹篓、竹帘、竹席等,竹编规模逐步扩大,机械化加工大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竹业合作社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除了从事竹编,户均20亩的竹林面积让没有劳力和技术的老人及留守妇女们也能坐享收益。自2008年乡里的通村公路全面修通后,每年进山收购毛竹的商人络绎不绝,商人自采自收,竹林主人坐等数钱,去年出售原竹户均收益2000元。而竹笋、笋干又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菜肴,冬春两季,农民挖竹笋、晒笋干,每户能多收3000元。

最近,该乡实施的5000亩竹林扩鞭项目通过了国家级验收,这让石门乡的竹农们很受鼓舞。乡竹业合作社社长程玉华说,将进一步引导村民面向旅游业开发竹制文化工艺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毛竹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存折”。

·汪春芳·

新闻推荐

明媚与忧伤

□赵焰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若民国女子,这便是印象中的孙洁。大约十年前了,某次她来合肥送学生办事,托李平易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想到编辑部来拜访我。当时她已在商报发过几篇散文,比如《...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