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复垦变成荒地只为获取土地指标 事发歙县
[摘要]只为获取土地指标 事发歙县
复垦土地变成良田,让村民耕种,原本是好事,可是,歙县国土部门在该县雄村乡柘岱村复垦时,却遭到了当地村民的阻拦。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政府投入大笔财政资金复垦的河滩地,复垦后不仅无法耕地,还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当地国土部门为何要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据知情人反映,其实质就是为了获取土地用地指标,实行所谓的占补平衡,为了指标而不顾实际的复垦。
9月25日,记者现场看到,一条宽阔的大河,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河边,有一大片长满荒草的河滩地。 “这里以前是一片绿洲呢,青青的小草很好看,你看现在都成了荒草地,不都是复垦才搞成这样的吗! ”当地村民手指杂草告诉记者。
如此大面积平坦的河滩地,在地处皖南山区的歙县,一般很难找到,的确是难得的“复垦”土地。村民估算,这片土地面积约在400亩左右。(当地国土部门向记者提供的数字是200多亩。 )
村民反映的河滩地位于新安江边,在土地一轮发包时,分到各家各户,每人口半亩左右。因土地位于河边,易涝,无法耕种,多年来,村民利用这片土地上长出的水草喂养耕牛。
当地村民介绍说,好景不长,2008年,一辆挖掘机“突突突”地开到这片土地上,开始挖掘,此时他们才知道,政府要复垦。复垦土地,没有开会研究讨论,没有征求农户意见,部分村民不同意,试图阻拦未果。当时正值采茶农忙季节,他们没有时间整天守候,人一离开,土地就被挖了。2008年、2009年过后,这项土地复垦工程完毕。
“说是复垦,实际上就是把上面的一层土松动一下。”村民说,2009年土地复垦后,村里没有将这片“良田”归还农户,而是组织播种了油菜、玉米。一场大水过后,颗粒无收。 2010年,在原来的地方,村里组织再次“复垦”。 2011年4月,村里种下玉米,当年6月16日一场洪水,种籽全无。今年4月20日再次动用了5台挖掘机作业挖地种庄稼,当月24日再次发洪水,血本无归。 “公家投这么多钱,不是浪费钱财吗? ”
复垦后的土地,不仅不能种植庄稼,还有副作用。 “每挖一次,松动了土壤,植被被破坏了,洪水一来,冲走了泥土,洪水过后,泥土没有了,原地长出来的都是杂草。杂草耕牛不吃,养牛户只好将耕牛卖了,犁地的活不得不承包给外村人,每亩费用300元,这不是给我们增加负担吗? ”采访中有村民如此发问。
当地政府为何要选择这片土地复垦呢?雄村乡分管此项工作的谢副乡长告诉记者,这片河滩地经过复垦后,村民不愿意耕种。今后,他们准备对外流转给有实力的人,搞农家乐,开发成旅游景区。对当初为何选择这片河滩地复垦,因他去年才调到这个乡,不清楚,这一问题应该问县国土局。
复垦后的河滩地是村民不愿耕种,还是无法耕地呢?柘岱村程支书说,这片土地复垦过两次,但的确没有什么效果,特别是每年上半年,洪水一来,庄稼都被冲走了。
复垦的“良田”不能耕种,歙县国土局为何要选在这个地方复垦土地呢?该局负责人解释,这片土地共计200多亩,是未利用地,他们复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土地占补平衡,获取土地用地指标。如果不复垦,购买指标,200多亩需七八百万元,县里没有这个财力。
土地复垦,究其实质,按照土地复垦条例有关规定,是指对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具备耕种条件,由此,选址适合是土地复垦的前提,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用地指标而不切实际的进行复垦,不仅浪费了复垦经费,还会造成新的破坏,招致农民抱怨。对此问题,有关专家提醒,歙县这一土地复垦项目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个案,它代表了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在用地上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唯指标”而不唯实际,这一苗头值得警惕和重视。
采访结束时,当地村民呼吁,地方政府不要再在这片土地上随意“动脑筋”了,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这片河滩绿洲合理规划科学整治,以让它发挥应有的效益。
本报记者王明存文/图
村民指着丛生的杂草说:“这些复垦后的‘良田\’根本不能耕种。 ”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2月20日下午15时许,歙县桂林镇西坑村村民潘某接到一自称中国邮政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他有一个云南昆明寄过来的包裹,经确认里面有毒品,已被公安人员拿走,警方会与其联系。随后又接到一自称...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