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融入城市新生活

黄山日报 2012-07-18 15:05 大字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歙县城镇化进程最快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歙县城镇化率从2002年的不到30%提高到了2011年的40%,6万左右农民先后通过移民下山、返乡创业就业、城中村改造等方式进入城镇,他们脱离土地在城镇长期从事非农产业,他们拥有固定居住场所,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根本变革。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农民市民化”。最近,笔者走进三户不同类型的进城家庭探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吕素英:返乡务工 全家进城

进城在歙县经济开发区买房安家、务工,是歙县霞坑镇河政村村民吕素英进入知天命之年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抉择。

上世纪八十年代,吕素英与丈夫结婚后,育有一双儿女,因为土地少,耕种不足以养活全家四口。穷则思变,吕素英决定趁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丈夫一起做些小生意。“主要是瓷器生意,卖碗卖盘,挑着一个很重的担,吃不了苦是做不下来的。”吕素英说。做小生意虽然很苦,可收入还过得去,让吕素英非常开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大潮的到来,吕素英决定到山外去闯闯。2006年,她和丈夫一起到浙江海宁大学城打工,做起了卖早点生意,收入又上了一个台阶。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之后,女儿出嫁,儿子要结婚,吕素英反复权衡,决定回家乡。2010年下半年,吕素英拿出家中20万元积蓄,进城买房付了首付。在吕素英看来,开发区厂多,就业机会就多,那么生活的稳定性也就好,今后孙子孙女在县城读书也方便。

进城了,新的生活开始了,现在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开发区的企业务工,收入稳定,她则全力照顾好家庭和已经怀孕的儿媳。“一家人天天都能在一起,又住上了新房,感觉现在真正是过上了好日子。”吕素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吴云杰:创业实现进城梦

吴云杰是歙县昌溪乡昌溪村一个地道的农民。从17岁走进城市打工的那天起,到城市里安家落户成为一个城里人,就成了吴云杰最大的奋斗目标。

1986年,吴云杰和老乡们来到无锡一家橡胶厂开始了打工生涯,成了村里第一批外出闯世界的人。后来他又到了上海,在一家家具厂做技术工,到2000年左右,凭借精湛的技术,吴云杰每月收入达到了6000元。虽然拿的是高薪,但付出的艰辛也就更多。

“像我们一般赶货、赶订单,要干12个小时一天,有的时候货要得急,甚至要通宵加班。”吴云杰说。

2007年,积累了一点资金后,吴云杰回到歙县县城,开了一家油漆销售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从进货、看店到送货,吴云杰既是老板又是伙计,甚是辛苦。经过几年的发展,吴云杰的油漆店逐渐步入正轨,并先后接下了几处工程的外墙油漆粉刷工程,事业迈上了新的平台。前两年,吴云杰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还买了汽车,把乡下的女儿也接到了城里读书。曾经分散各地的一家人终于在县城团聚了。“这是对我自己生活最大的改变,应该是越来越好的。”吴云杰说。

王春仙:城中村改造带来发展机遇

这几天,歙县徽城镇北关村的王春仙正在张罗着装修家里的两个店面。再有一个月,她的家庭宾馆就可以开业接待游客了。

王春仙的家原本住在县城万年桥头,全家人除了种少量土地外,很早就开起了家庭旅馆。5到15块钱一晚的大通铺,最多一天也只能收入200块钱。2007年,城中村改造为王春仙一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老房子被拆除后,王春仙家添了30多万元后得到了作为安置房的两间四层的商住楼,新房子在城市的繁华地带,宽敞漂亮,面积360多平方。“发展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好十倍都不止。”王春仙说。5年来她把商铺出租,自己继续做小生意。这几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王春仙家附近云集了很多家大大小小的旅馆,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在王春仙看来,是到了她自己创业的时候了。她以店面作抵押,从银行贷款60万元对商铺进行精装修。

王春仙告诉我们,城中村改造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靠地、靠小生意吃饭到现在开始转为服务业,不仅有了轻松稳定的收入,还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城市发展越来越好,我相信未来发展也越来越好。”王春仙很有信心地说。

吕素英、吴云杰、王春仙,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城市,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着,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凌道文  胡家伟·

新闻推荐

书画进军营

月21日,市中国画研究院的书画家们在歙县人武部开展“书画进军营”活动。图为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给部队官兵送上一份艺术大餐。   吴金珍/摄...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融入城市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