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拜谒“唐太子墓”

黄山日报 2012-04-08 15:22 大字

□ 胡仁堂

今年的早春,阴雨绵绵持续很久,直到接近清明,天才放晴。适值歙县霞坑镇里方村村民续修村志、祠堂宗谱和家谱期间,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遗存大唐遗风的神秘古村落江西婺源县考水村寻宗问祖。因在考水村边的黄杜坞,俗称明经湾山谷中有古墓“唐太子墓”。

我们一行为何要去考水村祭拜“唐太子墓”呢?说来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我们歙县霞坑镇里方村鲤山居民组村民多数为胡姓,属明经世家丙派鲤山西门支系。相传,在唐昭宗李晔将帝都迁移途中,朱温谋反篡权,唐昭宗见势不妙,遂将新产太子交近侍胡三(婺源人),趁乱逃脱,南逃在考水隐居,取名昌翼,改李姓为胡姓。昌翼得胡三庇佑养育,在同光乙酉年(公元925年),胡昌翼21岁时,荣登明经科第二名进士。当其欲赴任时,胡三掏出血书示以太子,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决意终身不仕了。于是便耕云种日,建明经书院,讲学传道,怀古于幽谷。因他荣登明经科进士,乡人敬称为“明经公”,是明经胡氏的鼻祖。

车过了婺源县城,再行18公里就到考水村了,我们下车将事先准备好的“明经世家后裔祭祖团”大红标幅张贴在车上,便随当地的导游去“唐太子墓”。走过村前路亭,跃过小桥流水,只见不远处立有一巨幅,定睛一看:“热烈欢迎明经胡氏外迁支派代表专程来考水老家清明祭祖”醒目地横挂于公路上空。在公路两边有两只威武的石雕雄狮把门,进入古墓陵园,走上九十六步台阶,里面便是“唐太子墓”了。

这是一座冷僻的坟墓,没有石人石马,墓坐北朝南,地形像个八卦,群山围拱,云气凝集,墓呈多边形,墓边用小花砖砌成,墓顶绘有太极阴阳八卦图案,墓前立有一块原始石碑,墓碑上书:“始祖明经胡公之墓”八个大字。墓的左侧还立有一块石碑,上书:“赠封明经像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昌翼奇材,君父王嗣,懿德惟乡,严光并志。大宋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下。”墓顶上那一块块翘大拇指的砖盖依稀辨别出这是“皇穴”。因此,给考水历史上所带来四朝鸿儒云集,三朝文人圣地之溯源。这里孕育了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江南巨商胡贯三、书墨世家胡开文、中药天子胡庆余、文化泰斗胡适……由此,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杰出书画家王润华先生为此而写的“八卦坟中太子魂,出生托命考川村,李家骨肉胡公养,义重恩深代代心”的题词了,我们四代五人站立在墓前两边,手扶“唐太子墓”以愚孙身份,肃立默哀,深切缅怀始祖昌翼恩泽后人的丰功伟绩。

离别“皇穴”,来到考水村“明经胡氏史料陈列馆”,远远地就看见古色古香的房屋前同样有一幅“炎黄子孙 牢记始祖 祖传世系为根据 盛世修谱识宗亲”的大红标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陈列馆,眼前为之一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明经胡氏宗谱卷首川阳基图、昌翼及三子遗像,两边配以昌翼的诗文。坐在桌边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名叫胡周钦,他便是古墓历史的守护者了,他多年来为重修古墓和明经胡氏史料研究做了大量的筹资以及资料的收集,见我们进馆后,老先生立即起身拿出《世界胡氏通谱》向我们细细道来,我们仿佛又置身于“明经公”的时代,面对这千人居住的古民居、街道、河道,这里古风蕴藉,文物荟萃,古庙、老井、古亭、残壁无不带着沉甸甸的历史感,也有的留下一截截残垣断壁、沧桑岁月,聆听“明经公”的故事。

离开考水村时,村委会胡茂春与我们一行一一握别,双方都认为,此次拜谒“唐太子墓”之行,宗亲们之间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文化的交流。知晓了考水“唐太子墓”与霞坑鲤山(今里方村)罕见的“一字型祠堂群”,共有八个祠堂其中胡氏四祠堂,同在历史上有过壮丽的一页,共同从内心发出了“考水是我们的根”!考水与鲤山宗亲视同兄弟,有发扬光大华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和探索多元化文化复兴,同袍同泽,创新理念,扩大宣传,努力将如何珍惜和解救“一字型祠堂群”为己任,为共同建设新农村,构建“里方文化村”的新形象而不断开拓进取,让载其历史徽州神韵的古村落,世世代代广为流传。

新闻推荐

歙县“非遗”保护不遗余力

本报讯  四月的歙县,繁花似锦。气势恢宏的徽州府衙广场上,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活动。大锣开道,司仪队、唢呐队、锣鼓队、旌旗队、腰鼓队、火狮队接踵而至,淋漓尽致地展示了...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