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歙县古民居保护利用之路越走越宽

黄山日报 2011-12-12 15:44 大字

本报讯  全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以来,歙县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支撑、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强力推进工程实施步伐,古民居保护利用之路越走越宽,历史文化名城品位进一步提升。目前,该县已基本完成渔梁、棠樾、郑村等13个古村落和许村大邦伯祠、文昌阁等160幢古民居的综合整治和保护性修缮,共完成工程投资近6亿元。

修复徽州府衙,还原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徽州古城旧貌,全面提升徽州古城的历史地位,是歙县“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的大手笔。2009年4月以来,该县投资1.6亿元,严格按照明代中期的徽派建筑规制,分两期修复徽州府衙。目前,府衙一期建设的大堂主体结构、仪门、正堂、二堂等已基本修复,二期府前广场和古城墙等正在建设中,整个工程已完成投资近1.5亿元。修复后,将建设徽州历史主题博物馆、徽州名人馆、地方历史馆、徽州书画馆、徽州传统工艺馆、徽州民俗馆等,进一步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徽文化。问政山古民居生态文化园内,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古民居拔地而起。随着园内修旧如旧的14幢古民居和廊桥、廊亭、城堡等配套设施的建成,一个集吃、住、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古色古香、生态典雅的古民居保护群已具雏形。

歙县在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中不断创新,通过异地迁移保护和认购、认领、认租等形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古民居保护利用之中,形成古民居保护利用热潮。郑村镇棠樾村明代古民居俭耕堂常年无人居住,濒临倒闭。鲍家后裔、合肥人氏鲍宪霞投资15万元,购买并修缮了这幢古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古建筑、青山秀水的良好生态环境及徽州人保护古民居的热情也感染了国外友人,在上海开办德建建筑设计公司的瑞士籍人士侯德宁和他的意大利籍妻子李亚岚通过友人和文物部门的介绍,认领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许村镇高阳的一幢古民居,并投资25万元,按不改变古民居原状、加入现代宜居设施对古民居进行了修缮,成为现代元素宜居化改造古民居的典范。

该县根据24个古村落的特点,分别按照摄影绘画型、文化体验型、乡村体验型、文化创意型、休闲度假型和农业生态型等业态的要求予以打造,不仅丰富了景区内涵,提升了景区品位,更使“百村千幢”工程现实价值得以体现。见证徽商300年传奇的渔梁古街虽历经风雨,仍保存有各个时期的古建筑220多处。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渔梁古村落,该县一期投资2100万元,进行沿江环境整治、渔梁坝至望仙桥段护岸工程建设、沿江纤道、沿江步道、村中道路建设、“三线”改造和改徽工作,修缮白云禅院等古民居,完成了对岸紫阳茶文化度假中心沿江护岸建设和植被美化。眼下,正在抓紧实施二期工程,着力将渔梁打造成集摄影绘画和文化体验特色的新型业态古村落。

随着“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深入实施,古歙大地一处处古村落、一幢幢古民居在青山绿水间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韵。

·吴爱霁  黄水山·

新闻推荐

悠悠古城势如虹——王福宏宋国权率队赴歙县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观摩活动侧记

高恒农业文化园石斛兰研发生产基地员工在修剪石斛兰。 李兴鑫/摄12月10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国权率队在歙县进行观摩。冬日的暖阳下,古城歙县远山...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